中醫(yī)古籍
  • 《醫(yī)學(xué)摘粹》 目病

    作者: 未知

    〔目病提綱〕 目病清陽不得升,濁陰上逆熱熏蒸,初時紅腫生云翳,日久旋驚各病增。

    柴胡芍藥丹皮湯

    (證附) 左目有時痛不禁,欲清相火用柴芩,丹皮芍藥能除熱,甘草和中且益陰。

    百合五味湯

    (證附) 右目旋驚赤痛時,治須百合共丹皮,芍甘五味還兼夏,熱甚再加膏母宜。

    百合五味姜附湯

    (證附) 土濕水寒上熱時,目中赤痛治休遲,法宜夏芍兼姜附,百合苓甘五味施。

    茯澤石膏湯

    (證附) 目珠黃赤勢彌危,濕熱熏蒸要速醫(yī),澤瀉茯苓兼半夏,石膏甘草合山梔。

    桂枝丹皮首烏湯

    (證附) 目無赤痛不明時,只見昏花是血虧,夏桂姜苓龍眼肉,首烏甘草共丹皮。

    桂枝柴胡湯

    (證附) 柴草菖蒲并桂枝,生姜和入牡丹皮,瞳仁縮小終能治,擬定良方果出奇。

    烏梅山萸湯

    (證附) 五味酸梅共首烏,芍甘龍牡合山萸,瞳仁散大偏能治,妙法流傳總不誣。

    姜桂參苓首烏湯

    (證附) 目珠塌陷有奇方,苓桂人參草合姜,再用首烏專養(yǎng)血,元神補足眼生光。

    芍藥棗仁柴胡湯

    (證附) 目珠突出總能醫(yī),芍藥首烏斂最宜,柴草棗仁當(dāng)并入,更須破瘀用丹皮。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guān)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龔居中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閔純璽
  • 作者:
    張曜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