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風中經絡,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語言謇澀,乃血弱不能養(yǎng)于筋,宜用養(yǎng)血疏風之劑,經云∶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是也。
秦艽(一錢五分) 甘草(炙) 川芎 當歸 芍藥 生地 熟地(自制) 茯苓 羌活 獨活 白術 防風 白芷 黃芩(酒炒,各八分) 細辛(二分)
水煎服。
如或煩躁口渴,加石膏一錢五分;陰雨,加生姜三片;春夏,加知母八分。
竊謂本方,初時宜用,若日久,則以四物、四君為主,而以風藥佐之,庶收全功。
四物湯、四君子湯、八珍湯(俱見虛證。
虎骨膠丸(見痹證。
小續(xù)命湯(見傷寒發(fā)痙)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銀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題唐.孫思邈著。二卷。論眼科諸證甚為明晰,治療也不偏于補瀉寒溫。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治風中經絡,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語言謇澀,乃血弱不能養(yǎng)于筋,宜用養(yǎng)血疏風之劑,經云∶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是也。
秦艽(一錢五分) 甘草(炙) 川芎 當歸 芍藥 生地 熟地(自制) 茯苓 羌活 獨活 白術 防風 白芷 黃芩(酒炒,各八分) 細辛(二分)
水煎服。
如或煩躁口渴,加石膏一錢五分;陰雨,加生姜三片;春夏,加知母八分。
竊謂本方,初時宜用,若日久,則以四物、四君為主,而以風藥佐之,庶收全功。
四物湯、四君子湯、八珍湯(俱見虛證。
虎骨膠丸(見痹證。
小續(xù)命湯(見傷寒發(fā)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