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查古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普濟方》(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 1960 論,2175 類、778 法、61739 方 239 圖。 收載方劑最多?!侗静菥V目》中附方有不少是從此書采錄的。
凡能引起人類疾病的細菌,統(tǒng)稱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細菌在人體內(nèi)寄生,增殖并引起疾病的特性稱為細菌的致病性或病原性(Pathogenicity)。致病性是細菌種的特征之一,具有質的概念,如鼠疫細菌引起鼠疫,結核桿菌引起結核。致病性強弱程度以毒力(Virulence)表示,是量的概念。各種細菌的毒力不同,并可因宿主種類及環(huán)境條件不同而發(fā)生變化。同一種細菌也有強毒、弱毒與無毒菌株之分。細菌的毒力常用半數(shù)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或半數(shù)感染量(Median infective dose,ID50)表示,其含義是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一定途徑,使一定體重的某種實驗動物半數(shù)死亡或被感染所需的最少量的細菌數(shù)或細菌毒素量。
病原菌的致病作用與其毒力、侵入機體的數(shù)量、侵入途徑及機體的免疫狀態(tài)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