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求真》 胡桃

    作者: 黃宮繡

    (山果)溫補(bǔ)命門澀精固氣

    胡桃(專入命門。兼入肺大腸)。味甘氣熱。皮澀肉潤汁黑。諸書皆言能通命火。助相火。利三焦。溫肺潤腸。補(bǔ)氣養(yǎng)血。斂氣定喘。澀精固腎。與補(bǔ)骨脂一水一火。大補(bǔ)下焦。有同氣相生之妙。(韓 曰。破故紙屬火。能使心胞之火相通。胡桃屬水。主潤血養(yǎng)血。血屬陰惡燥。故油以潤之。佐破故紙有木火相生之妙。故古有云黃柏?zé)o知母。破故紙無胡桃。猶水母之無 也。時珍曰。命門氣與腎通。藏精血而惡燥。若腎命不燥。精氣內(nèi)充。則飲食自健。肌膚光澤。腸膚潤而血脈通。此胡桃佐補(bǔ)藥。有令人肥健能食。潤肌黑發(fā)。固精治燥調(diào)血之功也。命門既通。則三焦利。故上通于肺。而虛寒喘嗽者宜之。下通于腎。而腰腳虛痛者宜之。內(nèi)而心腹諸痛可止。外而瘡腫之毒可散矣!洪氏夷堅志止言胡桃治痰嗽。能斂肺。蓋不知其為命門三焦之藥也。)若使多食。則能動風(fēng)脫人眉毛。(志曰。多食動風(fēng)脫人眉。穎曰。多食生痰。動腎火。)同錢細(xì)嚼。則即與銅俱化。與甘蔗同嚼。則蔗渣消融。蓋因味甘則三焦可利。汁黑則能入腎通命。皮澀則氣可斂而喘可定。肉潤則肺得滋而腸可補(bǔ)。氣熱則食不敢多而有動風(fēng)脫毛火鑠消融化銅之弊耳。是以瘡腫鼠 痰核。取其用能通郁解結(jié)。惟肺有熱痰。既命門火熾者切忌。(時珍曰。胡桃性熱。能入腎肺。惟虛寒者宜之。而痰火積熱者不宜多食耳。)殼燒灰存性。治乳癰。皮涂須發(fā)皆黑。(志曰。仙方取青皮壓油。和詹糖香涂毛發(fā)。色如漆也。)養(yǎng)血去皮用。斂澀連皮用。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鄒存檢
  • 作者:
    馬培之
  •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shù)及生平經(jīng)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xué)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
    ?
  • 作者:
    朱世杰
  • 《外科啟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極)著。十二卷。論述外科各病證治,有圖有方,敘述內(nèi)服外敷,針灸灸烙、熏點、刀割等法,都切實可行。

    作者:
  • 作者:
    祁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