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鳎浴秲?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銀屑辛平除邪熱,驚悸癲狂腰痛折,能安五臟定心神,丹毒磨水忌諸血。
銀,限也,天地所產(chǎn)有限,稟氣西方辛陰之神,服之則傷肝,生者仍有毒。主邪熱癲狂、驚悸發(fā)癇、恍惚譫語,夜臥不安,除邪氣鬼祟,明目定志,安五臟,鎮(zhèn)心神,治妊娠卒腰背痛如折。水煎飲之。小兒諸熱丹毒,并冷水磨服。入藥多用銀器,或銀箔。畏磁石鐵,忌一切血。外科用末,當以文銀銼末,用水銀研令消也,或用銀箔以水銀消之。入硝石及鹽研為粉,燒出水銀,淘去鹽石,為粉極細,用之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