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針灸穴治大同,但頭面諸陽之會,胸膈二火之地,不宜多灸。背腹陰虛有火者,亦不宜灸。惟四肢穴最妙,凡上體及當(dāng)骨處,針入淺而灸宜少;凡下體及肉濃處,針可入深,灸多無害。前經(jīng)絡(luò)注《素問》未載針灸分寸者,以此推之。
百會主諸中等癥及頭風(fēng),癲狂、鼻病、脫肛,久病大腸氣泄,小兒急慢驚風(fēng),癇證夜啼百病。
上星主鼻淵、鼻塞、 肉及頭風(fēng)目疾。
神庭主風(fēng)癇羊癲。
通天主鼻痔。左臭灸右,右臭灸左,左右臭,左右灸。鼻中去一塊如朽骨,臭氣自愈。
腦空主頭風(fēng)目眩。
翳風(fēng)主耳聾及瘰 。
率谷主傷酒,嘔吐,痰眩。
風(fēng)池主肺中風(fēng),偏正頭風(fēng)。
頰車主落架風(fēng)。
以上頭面部,詳前經(jīng)絡(luò),余仿此。
膻中主哮喘,肺癰,咳嗽,癭氣。
巨闕主九種心痛,痰飲吐水,腹痛息賁。
上脘主心痛,伏梁,奔豚。
中脘主傷暑及內(nèi)傷脾胃,心脾痛,瘧疾,痰暈,痞滿反胃,能引胃中生氣強行。
水分主膨脹繞臍。堅滿不食,分利水道,止泄。
神闕主百病及老人、虛人泄瀉如神。又治水腫、膨脹、腸鳴。卒死,產(chǎn)后腹脹,小便不通,小兒脫肛。
氣海多灸能令人生子。主一切氣疾,陰證痼冷,及風(fēng)寒暑濕水腫,心腹膨脹脅痛,諸虛 瘕,小兒囟不合。丹溪治痢,昏仆上視,溲注汗泄,脈大,得之酒色,灸后服人參膏而愈。
關(guān)元主諸虛腎積,及虛老人泄瀉,遺精,白濁,令人生子。
中極主婦人下元虛冷虛損,月事不調(diào),赤白帶下,灸三遍令生子。
天樞主內(nèi)傷脾胃,赤白休息痢疾,脾泄及臍腹膨脹, 瘕。
章門主痞塊。多灸左邊,腎積灸兩邊。
乳根主膺腫乳癰,小兒龜胸。
日月主嘔宿汁,吞酸。
大赫主遺精。
帶脈主疝氣,偏墜,水腎,婦人帶下。
以上胸腹部。
大杼主遍身發(fā)熱及疸、瘧、咳嗽。
神道主背上怯怯乏氣。
至陽主五疸痞滿。
命門主老人腎虛腰疼,及諸痔脫肛、腸風(fēng)下血。
長強主痔漏。
風(fēng)門主易感風(fēng)寒,咳嗽,痰血,鼻衄,一切鼻病。
肺俞主內(nèi)傷外感,咳嗽吐血,肺癰肺痿,小兒龜背。
膈俞主胸脅心痛,痰瘧, 癖,一切血疾。
肝俞主吐血,目暗,寒疝。
膽俞主脅滿干嘔,驚怕、睡臥不安,酒疸目黃,面發(fā)赤斑。
脾俞主內(nèi)傷脾胃,吐瀉瘧痢,喘急,黃膽,食癥,吐血,小兒脾風(fēng)。
胃俞主黃膽,食畢頭眩,瘧疾,善饑不能食。
三焦俞主脹滿,積塊,痢疾。
腎俞主諸虛,令人有子,及耳聾,吐血,腰痛,女勞疸,婦人赤白帶下。
大腸俞主腰脊痛,大小便難,或瀉痢。
小腸俞主便血、下痢,小便黃赤。
膀胱俞主腰脊強,便難腹痛。
主諸瘧、久瘧,眼暗。凡五臟瘧,灸五臟俞。
意舍主脅滿嘔吐。
以上背腰部。
肩井主肘臂不舉及撲傷。
肩主癱瘓,肩腫、手?jǐn)仭?/p>
曲池主中風(fēng),手?jǐn)伣罴北燥L(fēng),瘧疾先寒后熱。
手三里主偏風(fēng),下牙痛。
合谷主中風(fēng),破傷風(fēng),痹風(fēng),筋急疼痛,諸般頭病,水腫難產(chǎn),小兒急驚。
三間主下牙疼。
二間主牙疾、眼疾。
支正主七情氣郁,肘臂十指皆攣及消渴。
陽谷主頭面手膊諸疾及痔痛、陰痿。
腕骨主頭面臂腕五指諸疾。
后溪主瘧疾,癲癇。
少澤主鼻衄不止,婦人乳腫。
間使主脾寒之證,及九種心痛,脾疼,瘧疾,口渴。如瘰 久不愈,患左灸右,患右灸左,效。
內(nèi)關(guān)主氣塊及脅痛,勞熱瘧疾,心胸痛。
大陵主嘔血,瘧。
勞宮主痰火胸痛,小兒口瘡及鵝掌風(fēng)。
中諸主手足麻木,戰(zhàn)掉蜷攣,肩臂連背疼痛,手背癰毒。
神門主驚悸,怔忡,呆癡等疾,及卒中鬼邪,恍惚振禁,小兒驚癇。
少沖主心虛,膽寒,怔忡,癲狂。
列缺主咳嗽風(fēng)痰,偏正頭風(fēng),及單鵝風(fēng),下牙疼。
少商主雙鵝風(fēng),喉痹。
以上手部。
環(huán)跳主中風(fēng)濕,股膝攣痛,腰痛。
風(fēng)市主中風(fēng)腿膝無力,香港腳,渾身瘙癢,麻痹。
陽陵泉主冷痹,偏風(fēng),霍亂,轉(zhuǎn)筋。
懸鐘主胃熱,腹脹,脅痛,香港腳,腳脛濕痹,渾身瘙癢,五足指疼。
足三里治中風(fēng),中濕,諸虛耳聾,上牙疼,痹風(fēng),水腫,心腹膨脹,噎膈,哮喘,寒濕香港腳。上中下部疾,無所不治。
豐隆主痰暈,嘔吐,哮喘。
內(nèi)庭治痞滿。患右灸左,患左灸右,覺腹響是效。又主婦人食蠱,行經(jīng)頭暈,小腹痛。
委中治同環(huán)跳。
承山主痔漏。
飛揚主行步如飛。
金門主癲癇。
昆侖主足腿紅腫,牙齒疼痛。
申脈主晝發(fā) ,足腫牙疼。
血海主一切血疾及諸瘡。
陰陵泉主脅腹脹滿,中下疾皆治。
三陰交主痞滿痼冷,疝氣香港腳,遺精。
婦人月水不調(diào),久不成孕,難產(chǎn),赤白帶下淋滴。
公孫主痰壅胸膈,腸風(fēng)下血積塊,婦人氣蠱。
太沖主腫滿行步艱難,霍亂手足轉(zhuǎn)筋。
行間主渾身蠱脹,單腹蠱脹,婦人血蠱。
大敦主諸疝陰囊腫,腦衄,破傷風(fēng),小兒急慢驚風(fēng)等癥。
隱白主心脾痛。
筑賓主氣疝。
照海主夜發(fā) ,大便閉,消渴。
太溪主消渴,房勞不稱心意,婦人水蠱。
然谷主喉痹,咳唾血、遺精,溫瘧,疝氣,足心熱,小兒臍風(fēng)。
涌泉主足心熱,疝氣,奔豚,血淋氣痛。
以上足部。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針灸穴治大同,但頭面諸陽之會,胸膈二火之地,不宜多灸。背腹陰虛有火者,亦不宜灸。惟四肢穴最妙,凡上體及當(dāng)骨處,針入淺而灸宜少;凡下體及肉濃處,針可入深,灸多無害。前經(jīng)絡(luò)注《素問》未載針灸分寸者,以此推之。
百會主諸中等癥及頭風(fēng),癲狂、鼻病、脫肛,久病大腸氣泄,小兒急慢驚風(fēng),癇證夜啼百病。
上星主鼻淵、鼻塞、 肉及頭風(fēng)目疾。
神庭主風(fēng)癇羊癲。
通天主鼻痔。左臭灸右,右臭灸左,左右臭,左右灸。鼻中去一塊如朽骨,臭氣自愈。
腦空主頭風(fēng)目眩。
翳風(fēng)主耳聾及瘰 。
率谷主傷酒,嘔吐,痰眩。
風(fēng)池主肺中風(fēng),偏正頭風(fēng)。
頰車主落架風(fēng)。
以上頭面部,詳前經(jīng)絡(luò),余仿此。
膻中主哮喘,肺癰,咳嗽,癭氣。
巨闕主九種心痛,痰飲吐水,腹痛息賁。
上脘主心痛,伏梁,奔豚。
中脘主傷暑及內(nèi)傷脾胃,心脾痛,瘧疾,痰暈,痞滿反胃,能引胃中生氣強行。
水分主膨脹繞臍。堅滿不食,分利水道,止泄。
神闕主百病及老人、虛人泄瀉如神。又治水腫、膨脹、腸鳴。卒死,產(chǎn)后腹脹,小便不通,小兒脫肛。
氣海多灸能令人生子。主一切氣疾,陰證痼冷,及風(fēng)寒暑濕水腫,心腹膨脹脅痛,諸虛 瘕,小兒囟不合。丹溪治痢,昏仆上視,溲注汗泄,脈大,得之酒色,灸后服人參膏而愈。
關(guān)元主諸虛腎積,及虛老人泄瀉,遺精,白濁,令人生子。
中極主婦人下元虛冷虛損,月事不調(diào),赤白帶下,灸三遍令生子。
天樞主內(nèi)傷脾胃,赤白休息痢疾,脾泄及臍腹膨脹, 瘕。
章門主痞塊。多灸左邊,腎積灸兩邊。
乳根主膺腫乳癰,小兒龜胸。
日月主嘔宿汁,吞酸。
大赫主遺精。
帶脈主疝氣,偏墜,水腎,婦人帶下。
以上胸腹部。
大杼主遍身發(fā)熱及疸、瘧、咳嗽。
神道主背上怯怯乏氣。
至陽主五疸痞滿。
命門主老人腎虛腰疼,及諸痔脫肛、腸風(fēng)下血。
長強主痔漏。
風(fēng)門主易感風(fēng)寒,咳嗽,痰血,鼻衄,一切鼻病。
肺俞主內(nèi)傷外感,咳嗽吐血,肺癰肺痿,小兒龜背。
膈俞主胸脅心痛,痰瘧, 癖,一切血疾。
肝俞主吐血,目暗,寒疝。
膽俞主脅滿干嘔,驚怕、睡臥不安,酒疸目黃,面發(fā)赤斑。
脾俞主內(nèi)傷脾胃,吐瀉瘧痢,喘急,黃膽,食癥,吐血,小兒脾風(fēng)。
胃俞主黃膽,食畢頭眩,瘧疾,善饑不能食。
三焦俞主脹滿,積塊,痢疾。
腎俞主諸虛,令人有子,及耳聾,吐血,腰痛,女勞疸,婦人赤白帶下。
大腸俞主腰脊痛,大小便難,或瀉痢。
小腸俞主便血、下痢,小便黃赤。
膀胱俞主腰脊強,便難腹痛。
主諸瘧、久瘧,眼暗。凡五臟瘧,灸五臟俞。
意舍主脅滿嘔吐。
以上背腰部。
肩井主肘臂不舉及撲傷。
肩主癱瘓,肩腫、手?jǐn)仭?/p>
曲池主中風(fēng),手?jǐn)伣罴北燥L(fēng),瘧疾先寒后熱。
手三里主偏風(fēng),下牙痛。
合谷主中風(fēng),破傷風(fēng),痹風(fēng),筋急疼痛,諸般頭病,水腫難產(chǎn),小兒急驚。
三間主下牙疼。
二間主牙疾、眼疾。
支正主七情氣郁,肘臂十指皆攣及消渴。
陽谷主頭面手膊諸疾及痔痛、陰痿。
腕骨主頭面臂腕五指諸疾。
后溪主瘧疾,癲癇。
少澤主鼻衄不止,婦人乳腫。
間使主脾寒之證,及九種心痛,脾疼,瘧疾,口渴。如瘰 久不愈,患左灸右,患右灸左,效。
內(nèi)關(guān)主氣塊及脅痛,勞熱瘧疾,心胸痛。
大陵主嘔血,瘧。
勞宮主痰火胸痛,小兒口瘡及鵝掌風(fēng)。
中諸主手足麻木,戰(zhàn)掉蜷攣,肩臂連背疼痛,手背癰毒。
神門主驚悸,怔忡,呆癡等疾,及卒中鬼邪,恍惚振禁,小兒驚癇。
少沖主心虛,膽寒,怔忡,癲狂。
列缺主咳嗽風(fēng)痰,偏正頭風(fēng),及單鵝風(fēng),下牙疼。
少商主雙鵝風(fēng),喉痹。
以上手部。
環(huán)跳主中風(fēng)濕,股膝攣痛,腰痛。
風(fēng)市主中風(fēng)腿膝無力,香港腳,渾身瘙癢,麻痹。
陽陵泉主冷痹,偏風(fēng),霍亂,轉(zhuǎn)筋。
懸鐘主胃熱,腹脹,脅痛,香港腳,腳脛濕痹,渾身瘙癢,五足指疼。
足三里治中風(fēng),中濕,諸虛耳聾,上牙疼,痹風(fēng),水腫,心腹膨脹,噎膈,哮喘,寒濕香港腳。上中下部疾,無所不治。
豐隆主痰暈,嘔吐,哮喘。
內(nèi)庭治痞滿。患右灸左,患左灸右,覺腹響是效。又主婦人食蠱,行經(jīng)頭暈,小腹痛。
委中治同環(huán)跳。
承山主痔漏。
飛揚主行步如飛。
金門主癲癇。
昆侖主足腿紅腫,牙齒疼痛。
申脈主晝發(fā) ,足腫牙疼。
血海主一切血疾及諸瘡。
陰陵泉主脅腹脹滿,中下疾皆治。
三陰交主痞滿痼冷,疝氣香港腳,遺精。
婦人月水不調(diào),久不成孕,難產(chǎn),赤白帶下淋滴。
公孫主痰壅胸膈,腸風(fēng)下血積塊,婦人氣蠱。
太沖主腫滿行步艱難,霍亂手足轉(zhuǎn)筋。
行間主渾身蠱脹,單腹蠱脹,婦人血蠱。
大敦主諸疝陰囊腫,腦衄,破傷風(fēng),小兒急慢驚風(fēng)等癥。
隱白主心脾痛。
筑賓主氣疝。
照海主夜發(fā) ,大便閉,消渴。
太溪主消渴,房勞不稱心意,婦人水蠱。
然谷主喉痹,咳唾血、遺精,溫瘧,疝氣,足心熱,小兒臍風(fēng)。
涌泉主足心熱,疝氣,奔豚,血淋氣痛。
以上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