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載藥物 460 種,闡發(fā)藥性較詳盡,并指出用藥要結合年齡老少、體質強弱、疾病新久等,對辨認藥物的真?zhèn)蝺?yōu)劣亦有詳細闡述。
查古籍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載藥物 460 種,闡發(fā)藥性較詳盡,并指出用藥要結合年齡老少、體質強弱、疾病新久等,對辨認藥物的真?zhèn)蝺?yōu)劣亦有詳細闡述。
(公元 1564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一卷。論述脈象 27 種,對于脈的體狀、相類、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誦讀學習。并批解了高陽生的《脈訣》。
表達于巨噬細胞表面的多肽-MHC-Ⅱ分子復合物被呈遞給TH細胞。供TcR識別的先決條件是兩種細胞的直接接觸并相互作用。這種細胞間的相互作用涉及APC與TH表面多種分子。除了TcR特異性地同時識別多肽-MHC-Ⅱ分子的復合物外,某些粘附分子也參與抗原呈遞過程。例如TH表面的淋巴細胞功能相關抗原1(lymphocytefunctiom-associatedantigen-1,LFA-1)、CD2和CD4分子可分別與APC表面的細胞間粘附分子1(ICAM-1)、淋巴細胞功能相關抗原3(LFA-3)和MHC分子形成共軛物,并促進TcR與多肽-MHC分子復合物的相互作用。此外,在TcRαβ鏈識別抗原過程中,TH細胞表面的CD3分子參與刺激信號的傳遞并介導T細胞產(chǎn)生淋巴因子及發(fā)揮效應功能。
由上可見,APC呈遞抗原供TcR識別并導致T細胞激活是一個受到嚴格調節(jié)的復雜過程。其中某些細節(jié)尚未弄清,有待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