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女科寶鑒》是以中醫(yī)方法論述女性生殖器相關疾病的探索性新書,書中詳細介紹了七十多種常見女性生殖器相關病證,其中包括女科雜病、性病、月經(jīng)病和中醫(yī)藥避孕、中醫(yī)藥抗早孕等。各病證以病機要點為中樞,展開對理、證、法、方、藥的論述,同時,引進中醫(yī)女科最新研究成果,使之更具臨床指導性和收藏價值。
縱覽全書,具有形式新穎、內(nèi)容豐富、扼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點。全書共約25萬字。
讀者對象:中西醫(yī)臨床工作者、醫(yī)學院校師生及廣大男女中、青年。
著者 一九九一年八月
除了上述四為類粘附分子外,還有一些粘附分子目前尚未歸類,包括一組作為selectin分子的配體的CD15、CD15s(s-Lewis),此外,還有CD44、MAd、MLA等粘附分子,茲列于表6-7。
粘附分子參與機體許多重要的生理和病理過程,主要包括:①通過表達于白細胞粘附分子CD11a/CD18、CD11b/CD18、CD11c/CD18、VLA-4、L-selectin、CD15、CD15s、和P-selectin相互粘附,參與炎癥的發(fā)生;②通過表達于淋巴細胞上的歸巢(Iymphocyte homingreceptor,LHR)、L-selectin、CLA、LFA-1、VLA-4、CD44、LPAM-2分別與表達于血管內(nèi)皮細胞上的定居素(addressin)PNAd、E-selectin、ICAM-1、ICAM-2、VCAM-1、MAd、CAM相互粘附使淋巴細胞向外周淋巴器官,皮膚炎癥部位或粘膜相關淋巴組織的回歸;③通過CD/MHCⅡ類分子非多態(tài)部分、CD8/MHC1類分子非多態(tài)部分、LFA-1/ICAM-1、LFA-2/LFA-3、CD28/B7的相互作用參與免疫應答中APC呈提抗原、抗原識別、免疫細胞相互協(xié)作以及CTL殺傷靶細胞等多個環(huán)節(jié);④通過Cadherin、N-CAM、CD31等分子的自身粘附,以及某些粘附分子與細胞外基質(zhì)的粘附,參與細胞的發(fā)育、分化、附著及移動;⑤E-Cadherin、家庭些成員以及CD44分子等與腫瘤的浸潤、轉移有關;⑥通過血小板表達的粘附分子參與動脈、靜脈中血栓形成以及其它形式的凝血過程。
表6-7 尚未歸類粘附分子的主要特征
種類結構主要分布細胞配體功能PANd50~200kD,含有唾液酸化的寡糖決定簇外周淋巴結高內(nèi)皮細胞L-selectin淋巴細胞向淋巴結歸位CLA含有唾液酸化的寡糖決定簇記憶T細胞E-selectin向皮膚炎癥部位歸位CD44(ECMRⅢ)90~200kD廣泛分布,在T細胞中主要存在于記憶T細胞FN、CA、透明質(zhì)酸,MAd淋巴細胞向炎癥部位、粘膜相關淋巴組織歸位,粘附ECMMAd60kD炎癥部位血管內(nèi)皮細胞、粘膜相關淋巴組織CD44,LPAM-2淋巴細胞向炎癥部位及粘膜相關淋巴組織歸位CD369p88,血小板GpⅢb血小板髓樣細胞、內(nèi)皮細胞CA,TSP?血小板粘附
注:PANd:外周淋巴結定居素;MAd:粘膜血管定居素;CLA:皮膚淋巴細胞相關抗原:LPAM:淋巴細胞集合淋巴結粘附分子;ECM:細胞外基質(zhì)。
白細胞、血管內(nèi)皮細胞或其它細胞表面的粘附分子可脫落下來,進入血液可為可溶性粘附分子(soluble adhesion molecules,sAM)。此外,某些粘附分子的mRNA存在著不同的剪接形式,其中有的mRNA翻譯后產(chǎn)物可能不表達在細胞表面,而是直接分泌進入血液,成為可溶性粘附分子的另一個重要來源。在結構上,可溶性粘附分子一般缺少其對應膜結合粘附分子的穿膜和胞漿部分,其分子量也比相應膜結合粘附分子為小。由于可溶性粘附分子通常具有膜結合附分子的結合活性,因此可能作為機體調(diào)節(jié)細胞粘附作用的一個途徑發(fā)揮作用。在某些疾病狀態(tài)下,粘附分子的表達或脫落增加,導致血清中可溶性粘附分子的水平顯著升高,使可溶性附分子的檢測可能成為監(jiān)測某些疾病狀態(tài)的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