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雅內(nèi)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趙學敏(恕軒)撰。四卷。為趙氏記錄整理著名“鈴醫(yī)”(走方醫(yī))宗柏云的學術經(jīng)驗,并為之增刪而成。書中記載多種治法及有效方劑,要求做到簡、驗、便、廉。
查古籍
《串雅內(nèi)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趙學敏(恕軒)撰。四卷。為趙氏記錄整理著名“鈴醫(yī)”(走方醫(yī))宗柏云的學術經(jīng)驗,并為之增刪而成。書中記載多種治法及有效方劑,要求做到簡、驗、便、廉。
(公元 1241 年)宋.施發(fā)(政卿)著。三卷。先總論脈法,次辨明 24 種脈的形象和主病,最后敘述傷寒雜病 等 21 類病證的生死脈法,及婦人病脈、胎脈和小兒病的脈法等。
醋制,銅刮之。
酸,平,無毒。合金瘡而止血,去膚赤而明目,吐風痰而殺蟲,療爛眼而止淚。治疳惡之瘡走馬牙疳,同南滑、杏仁搗敷,立效。(驗方第一。)
口鼻疳瘡,同枯礬敷之。(第二。)
風弦爛眼,水合涂碗底,艾火熏干,刮下敷之。(第三。)
赤發(fā)禿落,香油磨銅錢衣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