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夏(五歲)暑熱內(nèi)踞.上吐下瀉.稚年脾胃氣弱.不振使然.
藿香葉(一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南山楂(一錢五分) 飛滑石(三錢) 木瓜(一錢) 茯苓塊(三錢)濃樸(一錢)
□
諸(二歲)熱犯脾胃.嘔乳自利.最多變驚.
鮮藿香葉(一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六一散(二錢) 小川連(三分) 黃芩(一錢) 淡竹葉(一錢) 生白芍(一錢)
吳(二歲)兩關(guān)脈數(shù).吐乳洞泄.煩躁.睡喜覆臥.是腹痛按之痛止之象.據(jù)述跌仆之后.初瀉而嘔吐.乳食格拒.驚則氣亂明矣.此屬蛔厥之征.稚年脾胃.氣餒不振.四肢厥冷.經(jīng)旨謂蛔厥多從驚恐得之.是邪非邪.?dāng)M方候裁.
吳萸炒川連(三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 炒白粳米(一錢五分) 生白芍(一錢五分) 草郁金(一錢) 炒黑川椒(三厘) 姜汁(臨服,沖入二匙) 茯苓(一錢五分) 加石菖蒲根
又 胃衰厥冷.吐瀉不止.
參須條(五分) 煨姜(五分)
《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公元 1158 年)宋.撰人未詳.二十卷.自醫(yī)工論至疵靨論,述小兒初生至成童的疾病,凡 100 論, 論后附方.
《小兒藥證直訣》(公元 1114年)宋.錢乙(仲陽)著。三卷,上卷論證、中卷述醫(yī)案、下卷記載藥方,在兒科方面有不少創(chuàng)見 。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夏(五歲)暑熱內(nèi)踞.上吐下瀉.稚年脾胃氣弱.不振使然.
藿香葉(一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南山楂(一錢五分) 飛滑石(三錢) 木瓜(一錢) 茯苓塊(三錢)濃樸(一錢)
□
諸(二歲)熱犯脾胃.嘔乳自利.最多變驚.
鮮藿香葉(一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六一散(二錢) 小川連(三分) 黃芩(一錢) 淡竹葉(一錢) 生白芍(一錢)
□
吳(二歲)兩關(guān)脈數(shù).吐乳洞泄.煩躁.睡喜覆臥.是腹痛按之痛止之象.據(jù)述跌仆之后.初瀉而嘔吐.乳食格拒.驚則氣亂明矣.此屬蛔厥之征.稚年脾胃.氣餒不振.四肢厥冷.經(jīng)旨謂蛔厥多從驚恐得之.是邪非邪.?dāng)M方候裁.
吳萸炒川連(三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 炒白粳米(一錢五分) 生白芍(一錢五分) 草郁金(一錢) 炒黑川椒(三厘) 姜汁(臨服,沖入二匙) 茯苓(一錢五分) 加石菖蒲根
又 胃衰厥冷.吐瀉不止.
參須條(五分) 煨姜(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