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一)眼與心和小腸的關系
1.心主血脈,諸脈屬目《素問,五臟生成篇》說:“諸血者,皆屬于心”,“心之合脈也”,“諸脈者,皆屬于目”;《素問·脈要精微論》說:“脈者,血之府”。由此可知,心主全身血脈,脈中血液受心氣推動,循環(huán)全身,上輸于目,目受血養(yǎng),才能維持視覺。
2.心主藏神,目為心使《靈樞·大惑論》說:“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這里的“神”,是指人之精神、思維活動(實為腦的功能)。因神藏于心,其外用又在于目,故眼之能視,受心主使?!秾徱暚幒つ繛橹翆氄摗酚终f:心神在目,發(fā)為神光,神光深居瞳神之中,才能明視萬物。
此外,《素問·解精微論》還說:“夫心者,五臟之專精也,目者其竅也?!庇捎谛臑槲迮K六腑之大主,臟腑精氣任心所使,而目賴臟腑精氣所養(yǎng),視物又受心神支配,因此,人體臟腑精氣的盛衰,以及精神活動的狀態(tài),均能反映于目,所以,目又為心之外竅。這一理論,也為中醫(yī)望診的“望目察神”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3.眼與小腸的關系人食水谷,由胃腐熟,傳人小腸,小腸則進一步消化,分清別濁,其清者,包括津液和水谷之精氣,由脾轉輸全身,從而使目受到滋養(yǎng)。
此外,心與小腸臟腑相合,經脈相互絡屬,經氣相互流通,故小腸功能是否正常,既關系到心,也影響到眼。
(二)眼與肝和膽的關系
1.肝開竅于目《素問·金匱真言論》在論述五臟應四時、同氣相求、各有所歸時說:“東方青色,人通于肝,開竅于目,藏精于肝?!敝赋隽四繛楦闻c外界聯(lián)系的竅道。因此,肝所受藏的精微物質,也能源源不斷地輸送至眼,使眼受到滋養(yǎng),從而維持其視覺功能。
2.肝受血而能視肝主藏血,具有貯藏血液、調節(jié)血量的功能。雖然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但目為肝之竅,尤以肝血的濡養(yǎng)為重要。所以,《素問·五臟生成篇》說:“肝受血而能視”?!秾徱暚幒つ繛橹翆氄摗穭t進一步闡述說:“肝中升運于目,輕清之血,乃滋目經絡之血也”。還指出血與眼內神水,神膏、瞳神等關系密切,血養(yǎng)水,水養(yǎng)膏,膏護瞳神,才能維持眼的視覺。
3.肝氣通于目肝主疏泄,具有凋暢人體氣機的重要功能。氣能生血、生津,又能行血、行津。凡是供給眼部的血液、津液,無不依賴氣的推動,而人體氣機是否調暢,又與肝的疏泄功能所反映的主升、主動的特點密切相關。所以,《靈樞·脈度》說:“肝氣通于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边@就強調了只有肝氣沖扣條達,眼才能夠辨色視物。
此外,《素問·宣明五氣篇》說:“五臟化液,……肝為淚”。淚液對眼珠具有濡潤和保護作用。它的分泌和排泄要受肝氣的制約,同樣與肝的疏泄功能相關。
4.肝脈連目系《靈樞·經脈》說:足厥陰肝脈“連目系”。通觀十二經脈,唯有肝脈是本經直接上連日系的。肝脈在眼與肝之間起著溝通表里,聯(lián)絡眼與肝臟,為之運行氣血的作用。從而保證了眼與肝在物質上和功能上的密切聯(lián)系。
鑒于眼與肝在生理上有著以上多方面的密切聯(lián)系,因而肝的病理變化也可以在眼部有所反映。所以,《仁齋直指方》又說:“目者,肝之外候?!备爬搜叟c肝在生理、病理上的關系。
5.眼與膽的關系肝與膽臟腑相合,互為表里。肝之余氣溢人于膽,聚而成精,乃為膽汁。膽汁于眼,十分重要。膽汁的分泌和排泄,都要受肝的疏泄功能的影響。如《靈樞·天年》說:“人年五十,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在《靈樞》論述的基礎上,《審視瑤函·目為至寶論》更明白地說:“神膏者,目內包涵之膏液,……由膽中滲潤精汁,升發(fā)于上,積而成者,方能涵養(yǎng)瞳神。此膏一衰,則瞳神有損?!庇缮峡芍?,膽汁減則神膏衰,瞳神遂失養(yǎng)護。
(三)眼與脾和胃的關系
1.脾輸精氣,上貫于目脾主運化水谷,為氣血生化之源?!端貑枴び駲C真臟論》在論及脾之虛實時說:“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逼渲邪似⑻撃苤卵鄄 @顤|垣《蘭室秘藏·眼耳鼻門》進一步闡述說:“夫五臟六腑之精氣,皆稟受于脾,上貫于目?!⑻搫t五臟之精氣皆失所司,不能歸明于目矣?!边@就突出了眼賴脾之精氣供養(yǎng)的關系。
2.脾主統(tǒng)血,血養(yǎng)目竅《景岳全書·雜證謨·血證》說:“蓋脾統(tǒng)血,脾氣虛則不能收攝;脾化血,脾氣虛則不能運化,是皆血無所主,因而脫陷妄行”。由是可知,血液之所以運行于眼絡之中而不致外溢,還有賴于脾氣的統(tǒng)攝。若脾氣虛衰,失去統(tǒng)攝的能力,則可引起眼部的出血病癥。
3.脾主肌肉,瞼能開合《素問·痿論》說:“脾主身之肌肉”。脾運水谷之精,以生養(yǎng)肌肉。胞瞼肌肉受養(yǎng)則開合自如。
4.眼與胃的關系脾胃臟腑相合,互為表里,共為“后天之本”。胃為水谷之海,主受納、腐熟水谷,下傳小腸,其精微通過脾的運化,以供養(yǎng)周身。所以,李東垣《脾胃論·脾胃虛實傳變論》說:“九竅者,五臟主之,五臟皆得胃氣乃能通利。”并指出:“胃氣一虛,耳、目、口、鼻俱為之病?!庇纱丝梢娢笟庥谘壑匾?/p>
此外,《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逼⑽笧闄C體升降出人之樞紐,脾主升清,胃主降濁,二者升降正常,出入有序,清陽之氣升運于目,目得溫養(yǎng)則視物清明;濁陰從下竅而出,則不致上犯清竅。
(四)眼與肺和大腸的關系
1.肺為氣主,氣和目明張景岳說:“肺主氣,氣調則營衛(wèi)臟腑無所不治”(《類經·藏象類》注)。由于肺朝百脈,主一身之氣,肺氣調和,氣血流暢,則臟腑功能正常,五臟六腑精陽之氣充足,皆能源源不斷地輸注入目,故目視精明。若肺氣不足,以致目失所養(yǎng),則昏暗不明。此即《靈樞·決氣》所謂:“氣脫者,目不明”。
2.肺主宣降,眼絡通暢肺氣宣發(fā),能使氣血和津液敷布全身;肺氣肅降,又能使水液下輸膀胱。肺之宣降正常,則血脈通利,目得衛(wèi)氣和津液的溫煦濡養(yǎng),衛(wèi)外有權,且濁物下降,不得上犯,目不易病。
3.眼與大腸的關系肺與大腸臟腑相合,互為表里。若大腸積熱,腑氣不通,影響肺失肅降,則可導致眼部因氣、血、津液壅滯而發(fā)病。
(五)眼與腎和膀胱的關系
1.腎精充足,目視精明人體之精乃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端貑枴っ}要精微論》謂:“夫精明者,所以視萬物,別黑白,審長短;以長為短,以白為黑,如是則精衰矣?!闭f明眼之能視,有賴于充足的精氣濡養(yǎng)?!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氛f:“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眼的視覺是否正常,與腎所受藏臟腑的精氣充足與否,關系至為密切。
2.腎生腦髓,目系屬腦《內經》說:“腎生骨髓,腦為髓海,目系上屬于腦”。腦和髓異名同類,都由腎所受藏之精化生,目系連屬于腦,也就關系到腎。因此,腎精充沛,髓海豐滿,則思維靈活,目光敏銳。若腎精虧虛,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目無所見?!夺t(yī)林改錯·腦髓說》則謂:“精汁之清者,化而為髓,由脊骨上行人腦,名曰腦髓,……兩目即腦汁所生,兩目系如線,長于腦,所見之物歸于腦。”可見王氏已明確地將眼之視覺歸結于腎精所生之腦,而且還通過腎闡明了眼與腦的關系。
3.腎主津液,上潤目珠《素問·逆調論》說:“腎者水臟,主津液?!薄鹅`樞·五癃津液別篇》又說:“五臟六腑之津液,盡上滲于目?!比缃蛞涸谀炕癁闇I,則為目外潤澤之水;化為神水,則為眼內充養(yǎng)之液??傊?,眼內外水液的分布和調節(jié),與腎主水的功能有密切關系。
4.眼與膀胱的關系腎與膀胱臟腑相合,互為表里。在人體水液代謝的過程中,膀胱主要有貯藏津液,化氣行水、排泄尿液的功能。膀胱的氣化作用主要取決于腎氣的盛衰。此外,膀胱屬足太陽經,主一身之表,易遭外邪侵襲,亦常引起眼病,故不可不引起重視。
(六)眼與三焦的關系
三焦為孤府,主通行元氣與運化水谷、疏通水道的功能,故上輸人目之精氣津液無不通過三焦。若三焦功能失常,致水谷精微之消化、吸收和輸布、排泄紊亂或發(fā)生障礙,則可引起眼部病變。
此外,《證治準繩·雜病·七竅門》還指出:目內所涵神水,是“由三焦而發(fā)源”。所以,三焦功能失常可致神水衰竭而發(fā)生目病。
實際上,眼與五臟六腑之間的關系各具特點,其密切程度雖不等同,但人體畢竟是一個有機整體,因此,臨證時不可片面強調某些臟腑的作用,而應從實際出發(fā)全面地進行觀察和分析,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一)眼與心和小腸的關系
1.心主血脈,諸脈屬目《素問,五臟生成篇》說:“諸血者,皆屬于心”,“心之合脈也”,“諸脈者,皆屬于目”;《素問·脈要精微論》說:“脈者,血之府”。由此可知,心主全身血脈,脈中血液受心氣推動,循環(huán)全身,上輸于目,目受血養(yǎng),才能維持視覺。
2.心主藏神,目為心使《靈樞·大惑論》說:“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這里的“神”,是指人之精神、思維活動(實為腦的功能)。因神藏于心,其外用又在于目,故眼之能視,受心主使?!秾徱暚幒つ繛橹翆氄摗酚终f:心神在目,發(fā)為神光,神光深居瞳神之中,才能明視萬物。
此外,《素問·解精微論》還說:“夫心者,五臟之專精也,目者其竅也?!庇捎谛臑槲迮K六腑之大主,臟腑精氣任心所使,而目賴臟腑精氣所養(yǎng),視物又受心神支配,因此,人體臟腑精氣的盛衰,以及精神活動的狀態(tài),均能反映于目,所以,目又為心之外竅。這一理論,也為中醫(yī)望診的“望目察神”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3.眼與小腸的關系人食水谷,由胃腐熟,傳人小腸,小腸則進一步消化,分清別濁,其清者,包括津液和水谷之精氣,由脾轉輸全身,從而使目受到滋養(yǎng)。
此外,心與小腸臟腑相合,經脈相互絡屬,經氣相互流通,故小腸功能是否正常,既關系到心,也影響到眼。
(二)眼與肝和膽的關系
1.肝開竅于目《素問·金匱真言論》在論述五臟應四時、同氣相求、各有所歸時說:“東方青色,人通于肝,開竅于目,藏精于肝?!敝赋隽四繛楦闻c外界聯(lián)系的竅道。因此,肝所受藏的精微物質,也能源源不斷地輸送至眼,使眼受到滋養(yǎng),從而維持其視覺功能。
2.肝受血而能視肝主藏血,具有貯藏血液、調節(jié)血量的功能。雖然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但目為肝之竅,尤以肝血的濡養(yǎng)為重要。所以,《素問·五臟生成篇》說:“肝受血而能視”?!秾徱暚幒つ繛橹翆氄摗穭t進一步闡述說:“肝中升運于目,輕清之血,乃滋目經絡之血也”。還指出血與眼內神水,神膏、瞳神等關系密切,血養(yǎng)水,水養(yǎng)膏,膏護瞳神,才能維持眼的視覺。
3.肝氣通于目肝主疏泄,具有凋暢人體氣機的重要功能。氣能生血、生津,又能行血、行津。凡是供給眼部的血液、津液,無不依賴氣的推動,而人體氣機是否調暢,又與肝的疏泄功能所反映的主升、主動的特點密切相關。所以,《靈樞·脈度》說:“肝氣通于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边@就強調了只有肝氣沖扣條達,眼才能夠辨色視物。
此外,《素問·宣明五氣篇》說:“五臟化液,……肝為淚”。淚液對眼珠具有濡潤和保護作用。它的分泌和排泄要受肝氣的制約,同樣與肝的疏泄功能相關。
4.肝脈連目系《靈樞·經脈》說:足厥陰肝脈“連目系”。通觀十二經脈,唯有肝脈是本經直接上連日系的。肝脈在眼與肝之間起著溝通表里,聯(lián)絡眼與肝臟,為之運行氣血的作用。從而保證了眼與肝在物質上和功能上的密切聯(lián)系。
鑒于眼與肝在生理上有著以上多方面的密切聯(lián)系,因而肝的病理變化也可以在眼部有所反映。所以,《仁齋直指方》又說:“目者,肝之外候?!备爬搜叟c肝在生理、病理上的關系。
5.眼與膽的關系肝與膽臟腑相合,互為表里。肝之余氣溢人于膽,聚而成精,乃為膽汁。膽汁于眼,十分重要。膽汁的分泌和排泄,都要受肝的疏泄功能的影響。如《靈樞·天年》說:“人年五十,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在《靈樞》論述的基礎上,《審視瑤函·目為至寶論》更明白地說:“神膏者,目內包涵之膏液,……由膽中滲潤精汁,升發(fā)于上,積而成者,方能涵養(yǎng)瞳神。此膏一衰,則瞳神有損?!庇缮峡芍?,膽汁減則神膏衰,瞳神遂失養(yǎng)護。
(三)眼與脾和胃的關系
1.脾輸精氣,上貫于目脾主運化水谷,為氣血生化之源?!端貑枴び駲C真臟論》在論及脾之虛實時說:“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逼渲邪似⑻撃苤卵鄄 @顤|垣《蘭室秘藏·眼耳鼻門》進一步闡述說:“夫五臟六腑之精氣,皆稟受于脾,上貫于目?!⑻搫t五臟之精氣皆失所司,不能歸明于目矣?!边@就突出了眼賴脾之精氣供養(yǎng)的關系。
2.脾主統(tǒng)血,血養(yǎng)目竅《景岳全書·雜證謨·血證》說:“蓋脾統(tǒng)血,脾氣虛則不能收攝;脾化血,脾氣虛則不能運化,是皆血無所主,因而脫陷妄行”。由是可知,血液之所以運行于眼絡之中而不致外溢,還有賴于脾氣的統(tǒng)攝。若脾氣虛衰,失去統(tǒng)攝的能力,則可引起眼部的出血病癥。
3.脾主肌肉,瞼能開合《素問·痿論》說:“脾主身之肌肉”。脾運水谷之精,以生養(yǎng)肌肉。胞瞼肌肉受養(yǎng)則開合自如。
4.眼與胃的關系脾胃臟腑相合,互為表里,共為“后天之本”。胃為水谷之海,主受納、腐熟水谷,下傳小腸,其精微通過脾的運化,以供養(yǎng)周身。所以,李東垣《脾胃論·脾胃虛實傳變論》說:“九竅者,五臟主之,五臟皆得胃氣乃能通利。”并指出:“胃氣一虛,耳、目、口、鼻俱為之病?!庇纱丝梢娢笟庥谘壑匾?/p>
此外,《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逼⑽笧闄C體升降出人之樞紐,脾主升清,胃主降濁,二者升降正常,出入有序,清陽之氣升運于目,目得溫養(yǎng)則視物清明;濁陰從下竅而出,則不致上犯清竅。
(四)眼與肺和大腸的關系
1.肺為氣主,氣和目明張景岳說:“肺主氣,氣調則營衛(wèi)臟腑無所不治”(《類經·藏象類》注)。由于肺朝百脈,主一身之氣,肺氣調和,氣血流暢,則臟腑功能正常,五臟六腑精陽之氣充足,皆能源源不斷地輸注入目,故目視精明。若肺氣不足,以致目失所養(yǎng),則昏暗不明。此即《靈樞·決氣》所謂:“氣脫者,目不明”。
2.肺主宣降,眼絡通暢肺氣宣發(fā),能使氣血和津液敷布全身;肺氣肅降,又能使水液下輸膀胱。肺之宣降正常,則血脈通利,目得衛(wèi)氣和津液的溫煦濡養(yǎng),衛(wèi)外有權,且濁物下降,不得上犯,目不易病。
3.眼與大腸的關系肺與大腸臟腑相合,互為表里。若大腸積熱,腑氣不通,影響肺失肅降,則可導致眼部因氣、血、津液壅滯而發(fā)病。
(五)眼與腎和膀胱的關系
1.腎精充足,目視精明人體之精乃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端貑枴っ}要精微論》謂:“夫精明者,所以視萬物,別黑白,審長短;以長為短,以白為黑,如是則精衰矣?!闭f明眼之能視,有賴于充足的精氣濡養(yǎng)?!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氛f:“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眼的視覺是否正常,與腎所受藏臟腑的精氣充足與否,關系至為密切。
2.腎生腦髓,目系屬腦《內經》說:“腎生骨髓,腦為髓海,目系上屬于腦”。腦和髓異名同類,都由腎所受藏之精化生,目系連屬于腦,也就關系到腎。因此,腎精充沛,髓海豐滿,則思維靈活,目光敏銳。若腎精虧虛,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目無所見?!夺t(yī)林改錯·腦髓說》則謂:“精汁之清者,化而為髓,由脊骨上行人腦,名曰腦髓,……兩目即腦汁所生,兩目系如線,長于腦,所見之物歸于腦。”可見王氏已明確地將眼之視覺歸結于腎精所生之腦,而且還通過腎闡明了眼與腦的關系。
3.腎主津液,上潤目珠《素問·逆調論》說:“腎者水臟,主津液?!薄鹅`樞·五癃津液別篇》又說:“五臟六腑之津液,盡上滲于目?!比缃蛞涸谀炕癁闇I,則為目外潤澤之水;化為神水,則為眼內充養(yǎng)之液??傊?,眼內外水液的分布和調節(jié),與腎主水的功能有密切關系。
4.眼與膀胱的關系腎與膀胱臟腑相合,互為表里。在人體水液代謝的過程中,膀胱主要有貯藏津液,化氣行水、排泄尿液的功能。膀胱的氣化作用主要取決于腎氣的盛衰。此外,膀胱屬足太陽經,主一身之表,易遭外邪侵襲,亦常引起眼病,故不可不引起重視。
(六)眼與三焦的關系
三焦為孤府,主通行元氣與運化水谷、疏通水道的功能,故上輸人目之精氣津液無不通過三焦。若三焦功能失常,致水谷精微之消化、吸收和輸布、排泄紊亂或發(fā)生障礙,則可引起眼部病變。
此外,《證治準繩·雜病·七竅門》還指出:目內所涵神水,是“由三焦而發(fā)源”。所以,三焦功能失常可致神水衰竭而發(fā)生目病。
實際上,眼與五臟六腑之間的關系各具特點,其密切程度雖不等同,但人體畢竟是一個有機整體,因此,臨證時不可片面強調某些臟腑的作用,而應從實際出發(fā)全面地進行觀察和分析,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