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脾胃不足,痰多嘔逆,不思飲食,此藥以南星、粟米、黃土為主。蓋南星醒脾,養(yǎng)胃,黃土取其以土養(yǎng)土,性味和平,為進食化痰之要劑,真良方也。
大天南星(四兩,用真黃土半斤,將生姜滓作黃土成面劑,包裹南星,慢火煨香透,去土不擂,取自(炒)橘紅一兩)半夏曲(二兩)人參沉香(不見火)甘草(炙。各半兩)上為細末,法丸如綠豆大,每服七十丸,不拘時候,淡姜湯送下。
(公元 1150 年)宋.劉昉(方明)著。四十卷。論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兒各科疾病,分為 40 門,每門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陳復(fù)正(飛霞)著。六卷。辨驚風及對小兒勿濫用寒涼,以免傷敗脾胃等,均有較好見解。闡述小兒病的病因治療比較詳備。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治脾胃不足,痰多嘔逆,不思飲食,此藥以南星、粟米、黃土為主。蓋南星醒脾,養(yǎng)胃,黃土取其以土養(yǎng)土,性味和平,為進食化痰之要劑,真良方也。
大天南星(四兩,用真黃土半斤,將生姜滓作黃土成面劑,包裹南星,慢火煨香透,去土不擂,取自(炒)橘紅一兩)半夏曲(二兩)人參沉香(不見火)甘草(炙。各半兩)上為細末,法丸如綠豆大,每服七十丸,不拘時候,淡姜湯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