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一得集》 吳姓女暑閉卒厥治驗

    作者: 未知

    武林吳子翁女.陸點翁孫媳也.丁亥冬患伏暑癥.卒然厥逆.目瞪神昏.點翁急柬召余.余往診之.脈沉數(shù)有力.確系暑邪內(nèi)閉.以夜分不能用針.急刺十指出血.及曲池.人中.方用石菖蒲、郁金、竹瀝、石膏、藿香、檳榔等.先調紫雪丹八分.次早復診.癥復如前.乃用針從印堂刺入.沿皮透兩率谷.開目知痛.余即告以無妨.凡治卒厥.及小兒急驚風癥.全視此穴.針入得氣.與不得氣.以及頂門入針之知痛與否.決其生死.如印堂針入無氣.針下空虛.如插豆腐.及頂門針入不知痛苦.雖華扁亦難再生.此癥針畢.即能開言.而方則仍主芳香利竅通神之品.數(shù)劑即愈.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 作者:
    李東垣
  • 《冷廬醫(yī)話》(公元 1897 年)清.陸以湉(定圃)著。五卷。卷一論“醫(yī)范”“醫(yī)鑒”“慎疾”“保生”“求醫(yī)”“診法”“ 用藥”;卷二論古人今人,古書今書;卷三、四、五論病,推究每證的虛實原委,指出醫(yī)家的利弊。近人從陸氏《冷廬雜識》中摘出其論醫(yī)語作為補編 。

    作者:
  • 作者:
    凌曉五
  • 作者:
    不詳
  • 作者:
  • (公元495 ~ 499 年)南齊、龔慶宣著。五卷。現(xiàn)存最早的外科專書,主要有外傷、癰疽、濕疹、疥癬等。對疔疽引起的膿毒血癥的早期治療,外傷腸出的醫(yī)護,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術等方面有獨到之處。

    作者:
    龔慶宣
  • 作者:
    張振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