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易讀》 柿霜

    作者: 汪讱庵

    生津止渴,化痰寧嗽。清上焦心肺之邪熱,治咽喉口舌之瘡?fù)础?/p>

    熱呃熱渴,脈數(shù),半夏、麥冬、黃芩、炒梔、柴胡、小茴、柿蒂、木香、竹茹、揀砂、甘草,心熱甚加黃連。(驗(yàn)方第一。)

    冷呃,病久肢冷,柿蒂、公丁、半夏、小茴、陳皮、良姜、荔核。此癥百死一生。(第二.)

    腸風(fēng)下血,柿餅為末、為丸俱可服之。(第三。)

    血淋,柿餅燒末飲之。(第四。)

    熱淋澀痛,同上,加燈心服。(第五。)

    小兒秋痢,大米煮粥,熟時(shí)入柿餅細(xì)末,再煮三沸食之。(第六。)

    反胃吐食,干柿三枚,搗爛酒服,勿雜他藥。(第七。)

    痰喘帶血,大柿餅飯上蒸熟批開,每一枚入真青黛一錢,臥時(shí)食之,薄荷湯下。(第八。)

    產(chǎn)后咳逆,氣亂心煩,柿餅切,水煎細(xì)呷。(第九。)

    鼻窒不通,同大米煮粥,日日食之。(第十。)

    耳聾鼻塞。同上。(十一。)

    脛爛瘡,柿霜、柿蒂燒研敷之甚效。(十二。)

    解桐油毒,柿餅食之。(十三。)

    呃逆不止,柿蒂、丁香、生姜水煎服。(十四。)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
  • 作者:
    朱世杰
  • 《外科啟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極)著。十二卷。論述外科各病證治,有圖有方,敘述內(nèi)服外敷,針灸灸烙、熏點(diǎn)、刀割等法,都切實(shí)可行。

    作者:
  • 作者:
    祁坤
  • 作者:
  • 作者:祁宏源,清代醫(yī)家。浙江山陰縣人。其祖祁坤為太醫(yī)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學(xué)淵源,亦精于外科醫(yī)理,奉敕與吳謙同修《醫(yī)宗金鑒》,其中之《外科心法》多為其家之經(jīng)驗(yàn),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為藍(lán)本修訂而成。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薛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