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入門》(公元 1624 年)明.李榳著。八卷。內容為臟腑圖,明以前醫(yī)家簡介,經絡、臟腑、診斷、針灸、本草、外感、內傷、雜病、婦幼、外科、用藥賦、古方歌括、急救、怪病、治 法、習醫(yī)規(guī)格等。
查古籍
《醫(yī)學入門》(公元 1624 年)明.李榳著。八卷。內容為臟腑圖,明以前醫(yī)家簡介,經絡、臟腑、診斷、針灸、本草、外感、內傷、雜病、婦幼、外科、用藥賦、古方歌括、急救、怪病、治 法、習醫(yī)規(guī)格等。
《醫(yī)學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國彭(鐘齡)著。五卷。總結了辨證施治的八綱、八法、因證立方,條分縷析,多為臨床心得之語。末附《外科十法》。
薛立齋治一產婦,腰痛腹脹,善噫,諸藥皆嘔,薛以為脾虛弱,用白術一味炒黃,每劑一兩,米泔浸,時飲匙許,四劑后漸安,服百余劑而愈。
一產婦因怒,兩脅脹痛,吐血甚多,發(fā)熱惡寒,胸脅脹痛。此氣血俱虛,用八珍湯加柴胡、丹皮、炮姜而血頓止,又用十全大補湯而寒熱退。此病非用姜辛溫,助脾肺以行藥勢,不惟無以施其功,而反補其脹耳。(雄按∶亦須參之以脈,始可用也。)
王時亨室,產后腰間腫痛,兩脅尤甚。此由瘀血滯于經絡而然也,不早治,必作骨疽,遂與桃仁湯,二劑稍愈。更用沒藥丸數劑而痊。亦有惡血未盡,臍腹刺痛,或流注于四肢,或注股內,疼如錐刺;或兩股腫痛,此由冷熱不調;或思慮動作,氣所壅遏,血蓄經絡而然。宜沒藥丸治之。亦有經血不行而腫痛者,宜當歸丸治之。凡惡血停滯,為患匪輕,治之稍緩,則流注以為骨疽,多致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