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甘,酸,無毒。散血消腫,排膿清熱,止渴解酒,通乳下胎。利小便而消水腫,治香港腳而療瀉痢。敷一切瘡癰,涂諸般熱毒。
水氣腫脹,赤小豆五合,大蒜一顆、生姜五錢、商陸一條同搗,同水煮爛,去藥,空心食豆,旋旋啜汁令盡,腫自消也。(驗(yàn)方第一。)
腫從腳起,入腹殺人。赤小豆三斤,煮爛取汁,溫漬足膝。若已入腹,但食小豆,勿雜他食,亦愈。(第二。)
水腫腹大,入白茅根同煮食之,以消為度。(第三。)
下部卒痛,同黑豆蒸熟,作二包,更互坐熨之。(第四。)
水谷痢疾,一合,同黃蠟三兩煎服之。(第五。)
熱毒下痢,為末水煎。(第六。)
舌上出血如有孔,水研絞汁服。(第七。)
熱淋血淋,炒末同煨蔥搗爛酒下。(第八。)
重舌鵝口,為末醋合敷。(第九。)
小兒不語,為末,酒合敷舌下。(第十。)
牙痛,為末,搽之吐涎,及吹鼻。(十一。)
中風(fēng)嘔逆,水煎服。(十二。)
?;級櫶?,為末酒服。(十三。)
妊娠行經(jīng)。同上。(十四。)
難產(chǎn)研取汁,入黃明膠煎服。又生吞七枚。(十五。)
胞衣不下,男七枚,女二七枚,東流水吞下。(十六。)
乳汁不通,煮汁服。(十七。)
吹乳,酒研服,以渣敷之。(十八。)
癰腫初作,水合末敷之。(十九。)
痘后癰腫,雞子清合末敷。(二十。)
腮頰熱毒,為末蜜合敷。(二十一。)
丹毒如火,雞子清合敷。(二十二。)
風(fēng)瘙癮疹,合荊穗末,雞子清合敷。(二十三。)
中六畜肉毒,燒末水下。(二十四。)
赤小豆當(dāng)歸散小豆 當(dāng)歸為末,漿水下。治狐惑病,脈數(shù)無熱,微煩,默默欲臥,目赤 黃黑,若能食者,膿已成也。又治先血后便。(諸方第一.)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yùn)》《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丹溪心法》(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彥修、丹溪)著。五卷。 分 100 門,包括外感、內(nèi)傷、外證、婦科、幼科等,前有十二 證見證等六篇,后附“丹溪翁傳”。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甘,酸,無毒。散血消腫,排膿清熱,止渴解酒,通乳下胎。利小便而消水腫,治香港腳而療瀉痢。敷一切瘡癰,涂諸般熱毒。
水氣腫脹,赤小豆五合,大蒜一顆、生姜五錢、商陸一條同搗,同水煮爛,去藥,空心食豆,旋旋啜汁令盡,腫自消也。(驗(yàn)方第一。)
腫從腳起,入腹殺人。赤小豆三斤,煮爛取汁,溫漬足膝。若已入腹,但食小豆,勿雜他食,亦愈。(第二。)
水腫腹大,入白茅根同煮食之,以消為度。(第三。)
下部卒痛,同黑豆蒸熟,作二包,更互坐熨之。(第四。)
水谷痢疾,一合,同黃蠟三兩煎服之。(第五。)
熱毒下痢,為末水煎。(第六。)
舌上出血如有孔,水研絞汁服。(第七。)
熱淋血淋,炒末同煨蔥搗爛酒下。(第八。)
重舌鵝口,為末醋合敷。(第九。)
小兒不語,為末,酒合敷舌下。(第十。)
牙痛,為末,搽之吐涎,及吹鼻。(十一。)
中風(fēng)嘔逆,水煎服。(十二。)
?;級櫶?,為末酒服。(十三。)
妊娠行經(jīng)。同上。(十四。)
難產(chǎn)研取汁,入黃明膠煎服。又生吞七枚。(十五。)
胞衣不下,男七枚,女二七枚,東流水吞下。(十六。)
乳汁不通,煮汁服。(十七。)
吹乳,酒研服,以渣敷之。(十八。)
癰腫初作,水合末敷之。(十九。)
痘后癰腫,雞子清合末敷。(二十。)
腮頰熱毒,為末蜜合敷。(二十一。)
丹毒如火,雞子清合敷。(二十二。)
風(fēng)瘙癮疹,合荊穗末,雞子清合敷。(二十三。)
中六畜肉毒,燒末水下。(二十四。)
赤小豆當(dāng)歸散小豆 當(dāng)歸為末,漿水下。治狐惑病,脈數(shù)無熱,微煩,默默欲臥,目赤 黃黑,若能食者,膿已成也。又治先血后便。(諸方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