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內(nèi)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nèi)經(jīng)》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查古籍
(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內(nèi)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nèi)經(jīng)》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衛(wèi)生寶鑒》(公元 1343 年)元.羅天益(謙甫)著。二十四卷,補遺一卷。內(nèi)容為“藥誤永鑒”、“名方類集”、“藥類法象“、“醫(yī)驗紀述”。補遺主要論述外感、傷寒等證。
烏狗腳爪(四只)、紅花(二錢)、木瓜(一錢)、田七(二錢)、沉香(三錢)、金邊湖蜞(五條)、枳殼(二錢)、珍珠(一錢)、象皮(一錢)、三棱(一錢)、鳳凰根(二錢)、川芎(一錢)、青皮(二錢)、沙參、(二錢)、降香(一錢)、金邊土鱉(二錢)、膽星(一錢)、無名異(醋制,二錢)、大王(四錢)、自然銅(醋、制,一錢)、木香(一錢)、檀香(一錢)、桃仁(三錢)、地龍(一錢)、歸尾(三錢)、焦蝎子(二只)、牛膝、(一錢)、藿香(一錢)、桂枝(一錢)、莪術(二錢)、虎骨(二錢)、赤芍(一錢)、郁金(一錢)、生地(一錢)、蘇木(二錢)、血竭(二錢)、麝香(五分)、乳香(二錢,去油)
共為細末,用蜜為丸,每重二錢五分,曬干只得一錢八分。此七香跌打丸共三十八味,和前二十四穴之情訣,不但日久之癥,即能成效。如傷輕者用一丸,傷重者二丸,作一服,必能全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