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內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經(jīng)》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查古籍
(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內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經(jīng)》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衛(wèi)生寶鑒》(公元 1343 年)元.羅天益(謙甫)著。二十四卷,補遺一卷。內容為“藥誤永鑒”、“名方類集”、“藥類法象“、“醫(yī)驗紀述”。補遺主要論述外感、傷寒等證。
目前常用滅鼠藥有磷化鋅、安妥及敵鼠鈉鹽。此類蘊涵僅能殺死鼠,對人也有一定毒性。常因誤食被污染之食物而中毒。成人和小孩都可發(fā)生。
類型消化系癥狀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其他磷化鋅口中有蒜味、燒灼感、惡心嘔吐、上腹痛、腹瀉、黃疸、肝腫大頭痛、頭昏、全身麻木、抽搐、昏迷尿少、尿血、呼吸困難、脈細、血壓下降安妥中毒對肺、肝、腎毒害作用明顯,有口渴、惡心嘔吐、胃灼熱感、嗜眠晚期煩躁不安、驚厥、昏迷、休克、窒息等血尿、蛋白尿、肺水腫、胸膜炎時有呼吸困難敵鼠鈉鹽中毒高毒類,干擾肝臟對維生素K的作用,影響凝血致活酶及凝血酶元的合成造成出血時間延長,毛細血管易破裂出血頭暈等癥關節(jié)痛、精神不振、咯血、便血、尿血、甚者心腦出血急救的方法有:
1.催吐:用筷子刺激咽喉引起嘔吐。催吐還可作1%硫酸鋅溶液50~200ml。
2.洗胃: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洗吸,服20g硫酸鈉導瀉(禁用硫酸鎂),口服液體石蠟,減少毒物吸收。
3.禁食牛奶、內類、油脂,因磷能溶于脂及而增加吸收。
4.有條件時吸氧。安妥中毒者還可肌肉注射半胱氨酸0.1~0.2g,1~2次/日;敵鼠鈉鹽中毒者還可肌肉注射維生素K110mg/次,2次/日;口服維生素C0.3g/次,3次/日;維生素B210mg/次,3次/日口服;或靜脈注射氫化可的松和維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