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辛,溫,無毒。主咳逆,下氣,溫中,補體。葉,主調(diào)中,去臭氣。九月采,陰干。
荏狀如蘇,高碩白色,不甚香,子共研之,雜米作糜,甚肥美,下氣,補血。東人呼為,故也。榨其子作油,日煎之,即今油帛及和漆用者,服食斷谷亦用之,名為重油。
〔謹(jǐn)案〕《別錄》∶荏葉,人常生食,子故不及蘇。言為重油入漆及油絹帛,此乃用大麻子油,非用此也。漆及油帛,江左所無,故陶為謬誤也。
(公元 280 年? )晉.王熙(叔和)著。十卷。搜集后漢以前的醫(yī)學(xué)著作,闡述脈象 24 種,并論述臟腑、經(jīng)絡(luò) 、病證、治則、預(yù)后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味辛,溫,無毒。主咳逆,下氣,溫中,補體。葉,主調(diào)中,去臭氣。九月采,陰干。
荏狀如蘇,高碩白色,不甚香,子共研之,雜米作糜,甚肥美,下氣,補血。東人呼為,故也。榨其子作油,日煎之,即今油帛及和漆用者,服食斷谷亦用之,名為重油。
〔謹(jǐn)案〕《別錄》∶荏葉,人常生食,子故不及蘇。言為重油入漆及油絹帛,此乃用大麻子油,非用此也。漆及油帛,江左所無,故陶為謬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