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咸,寒,有毒。主血瘀,癥堅,寒熱,破積聚,喉咽閉,內(nèi)寒無子,通利血脈。生晉陽川澤及人家屋間,立秋采。
形亦似 蟲而輕小能飛,本在草中。八月、九月知寒,多入人家屋里逃爾。有兩三種,以啖之。
〔謹(jǐn)案〕此蟲,味辛辣而臭,漢中人食之,言下氣,名曰石姜,一名盧 ,一名負(fù)盤。
《別錄》云∶形似蠶蛾,腹下赤,二月、八月采此,即南人謂之滑蟲者也。
《丹溪心法》(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彥修、丹溪)著。五卷。 分 100 門,包括外感、內(nèi)傷、外證、婦科、幼科等,前有十二 證見證等六篇,后附“丹溪翁傳”。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味咸,寒,有毒。主血瘀,癥堅,寒熱,破積聚,喉咽閉,內(nèi)寒無子,通利血脈。生晉陽川澤及人家屋間,立秋采。
形亦似 蟲而輕小能飛,本在草中。八月、九月知寒,多入人家屋里逃爾。有兩三種,以啖之。
〔謹(jǐn)案〕此蟲,味辛辣而臭,漢中人食之,言下氣,名曰石姜,一名盧 ,一名負(fù)盤。
《別錄》云∶形似蠶蛾,腹下赤,二月、八月采此,即南人謂之滑蟲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