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甘,微寒、微溫,無毒。主風(fēng)痹不仁,筋急,五臟腹中積聚,寒熱,羸瘦,頭瘍白禿,面 。食飲嘔吐。久服強志,不饑,輕身,長年。生雍州山谷,十一月取。
此脂即是熊白,是背上膏,寒月則有,夏月則無。其腹中肪及身中膏,煎取可作藥,而不中啖。今東西諸山林皆有之,自是非易得物耳。痼病患不可食熊肉,令終身不除愈也。
〔謹案毒。療時氣熱盛變?yōu)辄S膽、暑月久痢,疳KT ,心痛,住忤。腦,療諸聾。血,療小兒客忤。脂,長發(fā)令黑,悅澤人面;酒煉服之,瘥風(fēng)痹。凡言膏者,皆脂消以后之名,背上不得言膏。左傳義云膏肓者,乃是鬲盲文誤有此名,陶言背膏,同于舊說也。
《時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陳念祖(修園)著。二卷。 選擇常用方劑 108 首,按性質(zhì)分為十二類,敘理簡明,便于學(xué)習(xí)。
《時病論》(公元 1882 年)清.雷豐(少逸)著。八卷。闡述四時的“伏氣”、“新感”等急性熱病,立法清晰,為有關(guān)溫?zé)岵?重要著作之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味甘,微寒、微溫,無毒。主風(fēng)痹不仁,筋急,五臟腹中積聚,寒熱,羸瘦,頭瘍白禿,面 。食飲嘔吐。久服強志,不饑,輕身,長年。生雍州山谷,十一月取。
此脂即是熊白,是背上膏,寒月則有,夏月則無。其腹中肪及身中膏,煎取可作藥,而不中啖。今東西諸山林皆有之,自是非易得物耳。痼病患不可食熊肉,令終身不除愈也。
〔謹案毒。療時氣熱盛變?yōu)辄S膽、暑月久痢,疳KT ,心痛,住忤。腦,療諸聾。血,療小兒客忤。脂,長發(fā)令黑,悅澤人面;酒煉服之,瘥風(fēng)痹。凡言膏者,皆脂消以后之名,背上不得言膏。左傳義云膏肓者,乃是鬲盲文誤有此名,陶言背膏,同于舊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