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新修本草》 烏頭

    作者: 蘇敬等20余人編寫

    味辛、甘、溫、大熱,有大毒。主中風(fēng),惡風(fēng),洗洗出汗,除寒濕痹,咳逆上氣,破積聚寒熱。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臍間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力視。又墮禽獸。射罔,味苦,有大毒。

    療尸疰癥堅,及頭中風(fēng)痹痛。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烏喙。烏喙,味辛,微溫,有大毒。

    主風(fēng)濕,丈夫腎濕,陰囊癢,寒熱歷節(jié),掣引腰痛,不能步行,癰腫膿結(jié)。又墮胎。生朗陵川谷。正月、二月采,陰干。長三寸以上為天雄。

    莽草為之使,反半夏、栝蔞、貝母、白蘞、白芨,惡藜蘆。

    今采用四月烏頭與附子同根,春狀如牛角,名烏喙,喙即鳥之口也〔謹案也。此物同苗或有三歧者,然兩歧者少。縱天雄、附子有兩歧者,仍依本名。如烏頭有兩歧,即名烏喙,天雄、附子若有兩歧者,復(fù)云何名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王履
  • 作者:
    沈又彭
  • 作者:
    張杲
  • 《醫(yī)貫》(公元 1687 年)明.趙獻可(養(yǎng)葵)著。六卷。發(fā)明《薛立齋醫(yī)案》之說,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論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樁怍《醫(yī)貫貶》予以批評。

    作者:
  • 作者:
    程杏軒
  •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fēng)、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是總論病證,是治療法則,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作者:
  • 作者:
    趙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