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新修本草》 五味子

    作者: 蘇敬等20余人編寫

    味酸,溫,無毒。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養(yǎng)五臟,除熱,生陰中肌。一名會及,一名玄及。生齊山山谷及代郡。八月采實,陰干。

    蓯蓉為之使,惡萎蕤,勝烏頭。 今第一出高麗,多肉而酸、甜,次出青州、冀州,味過酸,其核并似豬腎。又有建平者,少肉,核形不相似,味苦,亦良。此藥多膏潤,烈日曝之,乃可搗篩。道方亦須用。

    〔謹案〕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則五味具也。《本經》云∶味酸,當以木為五行之先也。其葉似杏而大,蔓生木上。子作房如落葵,大如 子。一出蒲州及藍田山中。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