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新修本草》 陽起石

    作者: 蘇敬等20余人編寫

    味咸,微溫,無毒。主崩中漏下,破子藏中血,癥瘕結(jié)氣,寒熱,腹痛,無子,陰陽痿不合,補(bǔ)不足。療男子莖頭寒,陰下濕癢,去臭汗,消水腫。久服不饑,令人有子。一名白石,一名石生,一名羊起石,云母根也。生齊山山谷及瑯 或云山、陽起山,采無時(shí)。

    桑螵蛸為之使,惡澤瀉、菌桂、雷丸、蛇脫皮,畏菟絲子。此所出即與云母同,而甚似云母,但濃實(shí)耳。今用乃出益州,與礬石同處,色小黃黑即礬石。云母根未知何者是?俗用乃希?!断山?jīng)》亦服之。

    〔謹(jǐn)案〕此石以白色、肌理似陰孽、仍夾帶云母綠潤者為良,故《本經(jīng)黑者為云膽,又名地涿,服之損人,黑陽起石必為惡矣。《經(jīng)》言生齊山,齊山在齊州歷城西北五六里,采訪無陽起石,陽起石乃在齊山西北六七里盧山出之?!侗窘?jīng)》云∶或云山,云、盧字訛矣。今太山、沂州唯有黑者,其白者獨(dú)出齊州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