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載藥物 460 種,闡發(fā)藥性較詳盡,并指出用藥要結(jié)合年齡老少、體質(zhì)強弱、疾病新久等,對辨認藥物的真?zhèn)蝺?yōu)劣亦有詳細闡述。
查古籍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載藥物 460 種,闡發(fā)藥性較詳盡,并指出用藥要結(jié)合年齡老少、體質(zhì)強弱、疾病新久等,對辨認藥物的真?zhèn)蝺?yōu)劣亦有詳細闡述。
(公元 1564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一卷。論述脈象 27 種,對于脈的體狀、相類、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誦讀學習。并批解了高陽生的《脈訣》。
專治癰疽發(fā)背,潰濃出多,內(nèi)虛少力,不進飲食。有陰證惡重者,亦治之。
人參 白茯苓 當歸 黃 桂心 遠志(各半兩) 芎 (一兩) 麥門冬(一兩) 甘草(半兩) 白芍 陳皮 熟地黃 五味子(各一兩)
上 咀,水一盞半,生姜三片,棗三枚,同煎溫服。
又方用∶附子 桂心 干姜 白蘞 人參 川椒(各二錢) 芎 (二兩) 赤小豆(一合半) 黃芩防風 甘草(各一兩半)
上為 咀,每服四錢,入酒煎,溫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