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物理診斷學》 四、蜘蛛痣

    蜘蛛痣(spiderangioma)是由一支中央小動脈及許多向外放散的細小血管形成,形狀如蜘蛛而得名。小者如大頭針帽,大者直徑可達1cm以上,其中心稍隆起,如用大頭針帽按壓中心紅斑,則其周圍毛細血管退色,移去壓力后即復原,通常出現(xiàn)于上腔靜脈分布的區(qū)域,如手、面頸部、前胸部及肩部等處。產生原因一般認為與肝臟對體內雌激素滅能減弱有關。常見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變。有時也見于妊娠期婦女及健康人。(圖4-2-1、4-2-2)

    蜘蛛痣的解剖示意圖

    圖4-2-1蜘蛛痣的解剖示意圖

    肝硬變病人的蜘蛛痣

    圖4-2-2肝硬變病人的蜘蛛痣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 作者:
  • (公元 341? )晉、葛洪(稚川)著。八卷。用簡易的處方和易得的藥物,在倉促發(fā)病時可以應用。經梁.陶弘景增補,金.楊用道又加附方。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