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科證治全書》 灸法

    經(jīng)云∶榮衛(wèi)稽留于經(jīng)脈之中則血瘀不行,不行則衛(wèi)不通故熱。大熱不止則肉腐為膿。蓋癰疽白塌木腫本屬陰寒,得灸之力,回陽溫腠,實為盡善,若一切陽毒紅腫 痛,概用灸法,雖云宣壅散結(jié),恐火攻反致逼毒入里,大痛大腫、神昏痰涌、吁吁作喘奈何?既不敢以人試藥,又不忍糊混相傳,故特辨明此條,以待高明校定。閱諸灸法,有用隔蒜灸者,用蠐螬灸者,用附子餅、豆豉餅、木香餅、香附餅灸者,其法不一,總以通壅積、暢榮衛(wèi)而已。至于灸壯之大小,則量瘡勢定也。

    隔蒜灸法(按陰疽流注及麻木痹、寒濕痹痛等證以此灸之。疔瘡生下部偏僻之處,或可用。)

    大蒜頭去皮切片,約至三個錢濃,安患頂上,用艾壯于蒜上灸之三壯,即換蒜片再灸。

    每日

    附子餅(按潰疽血氣虛寒不能收斂,以此灸之。)

    炮附子去皮臍研末,以津唾和為餅,約三個錢濃,置患口上,以艾壯灸之。每日灸數(shù)壯,但令知熱勿令痛。如餅干,再易餅灸之,以患口紅活為度。

    豆豉餅按頑瘡惡癬以此灸之。

    江西淡豆豉為末,量患大小,唾津和作餅或黃酒和亦可,約三個錢濃,置瘡上,艾壯灸之。

    ,令瘡孔出汗瘥。

    木香餅(按撲損閃肭,血瘀氣滯,以此灸之。)

    以木香五錢為末,生地黃一兩杵膏和勻,量患處大小作餅,置腫上,以艾灸之。

    香附餅(按瘰 痰毒或風(fēng)寒襲于經(jīng)絡(luò)結(jié)腫,以此灸之。)

    生香附為末,生姜自然汁和,量患大小作餅復(fù)患處,以艾灸之。

    蠐螬灸法(按疳、 、惡瘡諸藥不效者,以此灸之。)

    取蠐螬剪去兩頭安瘡口上,以艾灸之,七壯一易,不過七枚,無不效者。

    凡艾灸火瘡不收口,用瓦松陰干為末,先以槐枝、蔥白煎湯洗過,然后以末搽之即收。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