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橄欖,味酸、甘,氣溫,無毒。入肺、胃、脾三經(jīng)。生津開胃,消酒,解魚毒,化魚鯁,亦備急之需,藥籠中不可不備者也。連肉敲碎核,煎湯用之。煨灰,香油調(diào)敷,外傷無痕。
或問夢中有神告曰∶橄欖能治哮病??尚藕酰坎豢尚藕??曰∶余亦夢內(nèi)父鄂仍張公告予曰∶橄欖治哮病最有效,但用新鮮者搗汁,飲半甌,其哮立定,干者不能取汁,煎湯飲之,則無益矣。余試之神效,后一人患哮癥,無生橄欖,取干者煎湯服,果無功,亦一奇也。因附載之。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熱病學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橄欖,味酸、甘,氣溫,無毒。入肺、胃、脾三經(jīng)。生津開胃,消酒,解魚毒,化魚鯁,亦備急之需,藥籠中不可不備者也。連肉敲碎核,煎湯用之。煨灰,香油調(diào)敷,外傷無痕。
或問夢中有神告曰∶橄欖能治哮病??尚藕酰坎豢尚藕??曰∶余亦夢內(nèi)父鄂仍張公告予曰∶橄欖治哮病最有效,但用新鮮者搗汁,飲半甌,其哮立定,干者不能取汁,煎湯飲之,則無益矣。余試之神效,后一人患哮癥,無生橄欖,取干者煎湯服,果無功,亦一奇也。因附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