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烏梅味酸,氣平,可升可降,陽也,無毒。收斂肝氣,固澀大腸,止血痢,安蟲痛。乃止脫之藥,備之以斂滑脫可也。
按∶烏梅止痢斷瘧,每有速功。然效速者,取快于一時,往往有變生久病而不能愈,不可不慎也。世有夏日將烏梅作湯以止渴者,腹中無暑邪者,可以斂肺而止渴。倘有暑邪未散,而結(jié)閉于腸胃之中,及至秋冬,不變?yōu)榱?,必為瘧矣。烏梅治蛔厥,蛔上入膈,故煩而嘔,用之即定矣。
(公元 1826 年)清.傅山(青山)著。二卷。上集論帶下、血崩、調(diào)經(jīng)等 38 癥,41 方;下集論妊娠、小產(chǎn)、難產(chǎn)、正產(chǎn)、產(chǎn)后等 40 癥,42 方。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烏梅味酸,氣平,可升可降,陽也,無毒。收斂肝氣,固澀大腸,止血痢,安蟲痛。乃止脫之藥,備之以斂滑脫可也。
按∶烏梅止痢斷瘧,每有速功。然效速者,取快于一時,往往有變生久病而不能愈,不可不慎也。世有夏日將烏梅作湯以止渴者,腹中無暑邪者,可以斂肺而止渴。倘有暑邪未散,而結(jié)閉于腸胃之中,及至秋冬,不變?yōu)榱?,必為瘧矣。烏梅治蛔厥,蛔上入膈,故煩而嘔,用之即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