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今富貴之人。飲食肥膿。日久太過。其氣味俱濃之物。乃陽中之陽。不能走空竅。先行。反行陰道。逆于肉理。則濕氣大勝。子(土)能令母(火)實。火乃大旺。濕熱既盛。必來克腎。若雜以不順。必?fù)p其真水。腎既受邪。積久水乏。水乏則從濕熱之化而上行。其瘡多出背出腦。此為大丁之最重也。若毒瓦斯行于肺或脾胃之部分。毒之次也。若出于他經(jīng)。又其次也。濕熱之毒所止處。無不潰爛。故經(jīng)言膏粱之變。足生大丁。受如持虛。如持虛器以授物。物無不受。故治大丁之法。必當(dāng)瀉其營氣。以標(biāo)本言之。先受病為本。非苦寒之劑為主為君。不能除其苦楚疼痛也。
《脾胃論》(公元 1249 年)金.李杲(東垣、明之)著。三卷。依據(jù)臨床實踐,結(jié)合醫(yī)學(xué)理論,認(rèn)為脾胃在人體生理活動中最為 重要,提出“內(nèi)傷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張。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今富貴之人。飲食肥膿。日久太過。其氣味俱濃之物。乃陽中之陽。不能走空竅。先行。反行陰道。逆于肉理。則濕氣大勝。子(土)能令母(火)實。火乃大旺。濕熱既盛。必來克腎。若雜以不順。必?fù)p其真水。腎既受邪。積久水乏。水乏則從濕熱之化而上行。其瘡多出背出腦。此為大丁之最重也。若毒瓦斯行于肺或脾胃之部分。毒之次也。若出于他經(jīng)。又其次也。濕熱之毒所止處。無不潰爛。故經(jīng)言膏粱之變。足生大丁。受如持虛。如持虛器以授物。物無不受。故治大丁之法。必當(dāng)瀉其營氣。以標(biāo)本言之。先受病為本。非苦寒之劑為主為君。不能除其苦楚疼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