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蔓荊子,味苦、辛、甘,氣溫、微寒,陽中之陰,無毒。入太陽經(jīng)。主筋骨寒熱,濕痹拘攣,本經(jīng)頭痛,頭沉昏悶,利關節(jié),長發(fā),通九竅,去蟲,散風淫,明目,耳鳴乃止,齒動尤堅。此物散而不補,何能輕身耐老。胃虛因不可用,氣血弱衰者,尤不可頻用也。
或問蔓荊子,止頭痛圣藥,凡有風邪在頭面者,俱可用,而吾子又以為不可頻用,謂其攻而不補也。但藥取其去病,能去病,又何慮用之頻與不頻哉。不知蔓荊子體輕而浮,雖散氣不至于太甚,似乎有邪者,俱可用之。然而,虛弱者少有所損,則氣怯神虛,而不勝其野狼狽矣。予言不可頻用者,為虛者言之也。若形氣實,邪塞于上焦,又安在所禁之內(nèi)哉。
蔓荊子佐補藥中,以治頭痛尤效,因其體輕力薄,藉之易于上升也。倘單恃一味,欲取勝于頃刻,則不能也。
或問蔓荊子入太陽經(jīng),能散風邪,何仲景張公不用之以表太陽之風邪,得毋非太陽之藥乎?
不知蔓荊子入太陽之營衛(wèi),不能如桂枝單散衛(wèi)而不散營,麻黃單散營而不散衛(wèi),各有專功。
傷寒初入之時,邪未深入,在衛(wèi)不可引入營,在營不可仍散衛(wèi)。蔓荊子營衛(wèi)齊散,所以不宜矣。
《時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陳念祖(修園)著。二卷。 選擇常用方劑 108 首,按性質(zhì)分為十二類,敘理簡明,便于學習。
《時病論》(公元 1882 年)清.雷豐(少逸)著。八卷。闡述四時的“伏氣”、“新感”等急性熱病,立法清晰,為有關溫熱病 重要著作之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蔓荊子,味苦、辛、甘,氣溫、微寒,陽中之陰,無毒。入太陽經(jīng)。主筋骨寒熱,濕痹拘攣,本經(jīng)頭痛,頭沉昏悶,利關節(jié),長發(fā),通九竅,去蟲,散風淫,明目,耳鳴乃止,齒動尤堅。此物散而不補,何能輕身耐老。胃虛因不可用,氣血弱衰者,尤不可頻用也。
或問蔓荊子,止頭痛圣藥,凡有風邪在頭面者,俱可用,而吾子又以為不可頻用,謂其攻而不補也。但藥取其去病,能去病,又何慮用之頻與不頻哉。不知蔓荊子體輕而浮,雖散氣不至于太甚,似乎有邪者,俱可用之。然而,虛弱者少有所損,則氣怯神虛,而不勝其野狼狽矣。予言不可頻用者,為虛者言之也。若形氣實,邪塞于上焦,又安在所禁之內(nèi)哉。
蔓荊子佐補藥中,以治頭痛尤效,因其體輕力薄,藉之易于上升也。倘單恃一味,欲取勝于頃刻,則不能也。
或問蔓荊子入太陽經(jīng),能散風邪,何仲景張公不用之以表太陽之風邪,得毋非太陽之藥乎?
不知蔓荊子入太陽之營衛(wèi),不能如桂枝單散衛(wèi)而不散營,麻黃單散營而不散衛(wèi),各有專功。
傷寒初入之時,邪未深入,在衛(wèi)不可引入營,在營不可仍散衛(wèi)。蔓荊子營衛(wèi)齊散,所以不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