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科全生集》 喉科秘藥

    治咽喉七十二癥,俱用此吹之,立效。

    黃柏(焙) 黃芩(焙) 梔子(焙) 綿黃 (曬)連(焙) 蘇薄荷 防風(fēng) 荊芥 元參 連翹殼 細(xì)辛 香白芷 川芎 羌活 獨(dú)活 三奈 檳榔 川濃樸 苦參 粉甘草 木通 制半夏 川烏 草烏 茅蒼術(shù) 麻黃 赤芍 升麻 大黃 僵蠶 牛膝 桔梗 射干 干葛 皂角刺 車前子 桑白皮 五加皮 鼠粘子 地骨皮 莧麥冬 山豆根 杏仁 大生地 當(dāng)歸尾 天花粉 天南星 金銀花 川槿皮 參三七 各一兩,揀上好潔凈,咀片,用好新缸一只,將藥入內(nèi),加清水浸之,日曬夜露四十九日,取起濾去渣,用銅鍋煎之,將藥水逐漸加入,用文武火熬,不住手用槐柳枝攪之,煎稠如糊,再加入后開(kāi)各藥。

    雄黃(五錢) 青礞石(童便 七次) 乳香(炙去油) 沒(méi)藥(炙) 熊膽(焙) 龍骨( )元明粉 血竭 石燕(醋 七次) 海螵蛸(紙包煨) 蘆甘石(童便 七次) 青黛(各五分) 枯礬 兒茶(各一錢) 輕粉 黃丹(水飛,各三分) 桑枝灰(三錢) 硼砂(七分)

    上為細(xì)末,入煎膏內(nèi)和勻,做成小餅,如指頭大,曬露七曉夜,放地上,以瓦盆蓋之,一日翻一次,七日取起,置透風(fēng)處陰干,收藏瓦罐內(nèi),三個(gè)月方可用之。用時(shí)為極細(xì)末,每二分加后七味。

    大梅片 濂珠 珊瑚(各四分) 麝香 犀牛黃(各二分) 輕粉(一厘) 硼砂(二分)

    共為末和勻,密收小罐,以烏金紙塞罐口,每以銅吹筒取藥少許,吹患上咽喉諸癥,皆獲神效。

    又方∶加鮮車前草、紫背天葵草、骨牌草、金星草、五爪龍草、土牛膝草、地丁草各二兩,土牛膝草用四兩,同黃柏等藥浸缸內(nèi)。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