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臺(tái)秘要》 小兒熱渴痢方四首

    短劇療少小壯熱渴痢,八味龍骨散方。

    龍骨(研) 甘草(炙) 赤石脂 寒水石 大黃 石膏 桂心 栝蔞(各三分)

    上藥搗散,以水及酒五合煮散二合,量大小分服之效。

    又療少小夏月藥大下后,胃中虛熱渴,唯可飲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去心) 甘草(炙各四分) 枳實(shí)(炙) 黃芩 人參(各三分) 龍骨(六分)

    上六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溫服。

    古今錄驗(yàn)療小兒渴痢,櫸皮飲子方。

    梁州櫸皮(十二分) 栝蔞 茯苓(各八分) 人參(六分) 粟米(二合)

    上五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服,量大小與服之。

    劉氏療小兒痢渴不徹肚脹不能食方。

    訶黎勒皮(六分) 桑葉(十分炙末)

    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分服之,亦治大人。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