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廣濟(jì)療氣癭氣,胸膈滿塞,咽喉項(xiàng)頸漸粗。昆布丸方。
昆布(二兩洗去咸汁) 通草(一兩) 羊靨(二具炙) 海蛤(一兩研) 馬尾海藻(一兩洗去咸汁)
上五味,蜜丸如彈子,細(xì)細(xì)含咽汁。忌生菜、熱面、炙肉、蒜、筍。
又療冷氣筑咽喉噎塞兼癭氣。昆布丸方。
昆布(八分洗) 干姜(六分) 犀角(六分屑) 吳茱萸(四分) 人參(八分) 馬尾海藻(四分洗) 葶藶子(六分熬) 杏仁(八分去皮尖熬)
上八味搗篩,蜜丸如梧子,空腹以飲服。忌生冷、粘食、陳臭等。余忌同前。
又療氣妨塞方。
昆布(三兩洗) 菘蘿 通草 柳根須(各三兩近水生者)
上四味搗篩,蜜丸如彈丸大,以海藻湯浸,細(xì)細(xì)含之,咽盡勿停。忌舉重生嗔憂悲等。
又療癭細(xì)氣方。
昆布(十二分洗) 馬尾海藻(十分洗) 杏仁(八分) 通草 麥門冬(去心) 連翹(各六分) 干姜 橘皮(各六分) 茯苓(八分) 松蘿(三兩)
上十味搗末,以袋盛含之,乃以齒微微嚼藥袋子,汁出入咽中,日夜勿停,有問荊加四分佳。忌嗔及勞油膩粘食。(并出第二卷中)
深師蘇子膏療氣癭方。
臘月豬脂一升 蘇子 桂心 大黃 當(dāng)歸 干姜 橘皮 蜀椒汗各三分
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納豬脂,消盡服瘥。忌生蔥。(出第二十九卷中)崔氏云凡水癭氣癭可瘥,石癭不可治療氣癭方。
平旦手挽癭令離項(xiàng),掐其下根,脈斷愈。一日一度掐,易愈者七日,如難瘥者三七日愈
又方:昆布(二兩洗) 海藻(二兩洗) 龍膽草(一兩) 馬刀(半兩炙) 海蛤(半兩研)大黃(一分) 熏黃(半兩)
上七味搗,蜜丸如梧子大,破除日以綿裹一丸含咽津,朝暮空腹服。忌五辛、豬肉。
又方:海藻(二兩洗)
上一味以淳酒四升漬二宿,漉去滓,細(xì)細(xì)暖含咽之,盡即更造,取差為度。(范汪同并出第四卷中)
必效主氣癭方。
白頭翁(半兩) 昆布(十分洗) 海藻(七分洗) 通草(七分) 玄參 連翹(各八分) 桂心(三分) 白蘞(六分)
上八味搗篩,蜜丸如梧子五丸。若冷用酒服禁蒜、面、豬、魚、生蔥。(出第五卷中)
古今錄驗(yàn)療癭有在咽喉初起,游氣去來陰陽氣相搏,遂停住喉中前不去,腫起如斛羅,諸療不瘥。小麥湯方。
小麥(三升) 昆布(二兩洗去咸) 濃樸(炙一兩) 橘皮 附子(炮) 海藻(洗各二兩)生姜(五兩) 半夏(洗五兩) 白前(三兩) 杏仁(一百枚去尖皮)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分五服。相去一炊頃。忌豬肉、餳、羊肉、冷水。(出第四十一卷中)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廣濟(jì)療氣癭氣,胸膈滿塞,咽喉項(xiàng)頸漸粗。昆布丸方。
昆布(二兩洗去咸汁) 通草(一兩) 羊靨(二具炙) 海蛤(一兩研) 馬尾海藻(一兩洗去咸汁)
上五味,蜜丸如彈子,細(xì)細(xì)含咽汁。忌生菜、熱面、炙肉、蒜、筍。
又療冷氣筑咽喉噎塞兼癭氣。昆布丸方。
昆布(八分洗) 干姜(六分) 犀角(六分屑) 吳茱萸(四分) 人參(八分) 馬尾海藻(四分洗) 葶藶子(六分熬) 杏仁(八分去皮尖熬)
上八味搗篩,蜜丸如梧子,空腹以飲服。忌生冷、粘食、陳臭等。余忌同前。
又療氣妨塞方。
昆布(三兩洗) 菘蘿 通草 柳根須(各三兩近水生者)
上四味搗篩,蜜丸如彈丸大,以海藻湯浸,細(xì)細(xì)含之,咽盡勿停。忌舉重生嗔憂悲等。
又療癭細(xì)氣方。
昆布(十二分洗) 馬尾海藻(十分洗) 杏仁(八分) 通草 麥門冬(去心) 連翹(各六分) 干姜 橘皮(各六分) 茯苓(八分) 松蘿(三兩)
上十味搗末,以袋盛含之,乃以齒微微嚼藥袋子,汁出入咽中,日夜勿停,有問荊加四分佳。忌嗔及勞油膩粘食。(并出第二卷中)
深師蘇子膏療氣癭方。
臘月豬脂一升 蘇子 桂心 大黃 當(dāng)歸 干姜 橘皮 蜀椒汗各三分
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納豬脂,消盡服瘥。忌生蔥。(出第二十九卷中)崔氏云凡水癭氣癭可瘥,石癭不可治療氣癭方。
平旦手挽癭令離項(xiàng),掐其下根,脈斷愈。一日一度掐,易愈者七日,如難瘥者三七日愈
又方:昆布(二兩洗) 海藻(二兩洗) 龍膽草(一兩) 馬刀(半兩炙) 海蛤(半兩研)大黃(一分) 熏黃(半兩)
上七味搗,蜜丸如梧子大,破除日以綿裹一丸含咽津,朝暮空腹服。忌五辛、豬肉。
又方:海藻(二兩洗)
上一味以淳酒四升漬二宿,漉去滓,細(xì)細(xì)暖含咽之,盡即更造,取差為度。(范汪同并出第四卷中)
必效主氣癭方。
白頭翁(半兩) 昆布(十分洗) 海藻(七分洗) 通草(七分) 玄參 連翹(各八分) 桂心(三分) 白蘞(六分)
上八味搗篩,蜜丸如梧子五丸。若冷用酒服禁蒜、面、豬、魚、生蔥。(出第五卷中)
古今錄驗(yàn)療癭有在咽喉初起,游氣去來陰陽氣相搏,遂停住喉中前不去,腫起如斛羅,諸療不瘥。小麥湯方。
小麥(三升) 昆布(二兩洗去咸) 濃樸(炙一兩) 橘皮 附子(炮) 海藻(洗各二兩)生姜(五兩) 半夏(洗五兩) 白前(三兩) 杏仁(一百枚去尖皮)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分五服。相去一炊頃。忌豬肉、餳、羊肉、冷水。(出第四十一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