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臺秘要》 水腫小便澀方三首

    廣濟主下水氣,若小便澀,水腫氣妨悶不能食,海蛤丸方。

    昆布(洗) 橘皮 赤茯苓 漢防己 海蛤(研) 郁李仁 桑根白皮 澤漆(炙) 檳榔杏仁(去皮尖各四分) 大黃(六分) 葶藶子(二十分微火熬令黃)

    上十二味搗篩,蜜和丸,飲服如梧子十五丸,日二服,加至二十五丸,以小便利為度。

    忌熱面冷滑大酢。(出第五卷中)

    崔氏療水腫盛滿,氣急喘咳,小便澀如血者方。

    桑根白皮(六兩) 澤漆葉(切二升炙) 白術(shù)(二兩) 生姜(四兩) 郁李仁(六兩) 杏仁(二兩) 橘皮(二兩) 玄參(三兩)

    上八味切,以水九升,急著火煮取四升,溫分四服,相去六七里久,或利黃水三五升,及小便利為候,即瘥者可頻服三四劑佳。忌桃李雀肉青魚酢等。(出第六卷中)

    古今錄驗療男女心上脹滿,胸背痛,食進少,面微似腫,小便如澀方。(出姚大夫)杏仁(八分熬) 橘皮(五分) 蘇子(三合) 防己(五分) 葶藶(六分熬) 茯苓(八分)

    上六味搗篩,蜜和為丸如小豆,細切桑根白皮煮為飲,用服此丸,初服十丸,日再,漸加至三十丸。(千金同出第十一卷中)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