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臺秘要》 風(fēng)濕痹方四首

    病源風(fēng)濕痹病之狀,或皮膚頑濃,或肌肉酸疼,風(fēng)寒濕三氣雜至,合而成痹,其風(fēng)濕氣多,亦變縱愈滿又云∶以手摩腹,從足至頭,正臥伸臂導(dǎo)引,以手持引足住,任臂,閉氣不息十二通,以療痹濕不可任,腰脊痛。(出第一卷中)

    千金諸風(fēng)痹方。

    桂心(一兩) 當(dāng)歸(一兩) 茯苓(一兩) 防風(fēng)(一兩) 甘草(一兩炙) 黃芩(一兩) 生姜(五兩) 秦艽(二分) 葛根(二分) 干棗(三十枚擘)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上十一味切。水酒各四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

    又療風(fēng)痹游走無定處,名曰血痹,大主之方。

    萆 (四分) 薯蕷(四分) 牛膝(四分) 澤瀉(四分) 蠐螬(三分熬) 天雄(三分炮)車前子(三分) 干漆(熬三分) 白術(shù)(三分) 地膚子(三分) 山茱萸(五分) 狗脊(三分) 茵芋(一分)

    上十四味搗篩,蜜和丸,酒服如梧子十丸,日三服,稍稍加之。忌桃李雀肉豬肉冷水蕪荑等物。

    又白蘞散,療風(fēng)痹腫,筋急展轉(zhuǎn),易無常處方。

    白蘞(二分) 附子(一分炮)

    上二味搗下篩,酒服半刀圭,日三不知,增至一刀圭,身中熱行為候,十日便覺。忌豬肉冷水。(并出第八卷中)

    古今錄驗六生散,療急風(fēng)痹,身軀拘痛方。

    生菖蒲(一斤切) 生地黃(一斤) 枸杞根(一斤) 生商陸根(一斤) 生烏頭(半斤) 生姜(二斤)

    上六味,以淳酒漬之一宿,出曝干,復(fù)納酒中,令酒盡,曝令燥,搗下篩,以清酒一升,服一錢匕,日再服之。忌豬羊肉冷水蕪荑餳。(出第十四卷中)

更多中醫(yī)書籍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
  • 作者:
    張璐
  •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作者:
    滑壽
  • 作者:
    李中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