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578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時間編成, 收載藥物 1892 種,附藥圖 1000 余幅,闡發(fā)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地、形態(tài)、采集、炮制 、方劑配伍等,并載附方 10000 余。 本書有韓、日、英、法、德等多種文 字的全譯本或節(jié)譯本。
學術價值:
集我國16世紀之前藥學成就之大成。被國外學者譽為中國之百科全書。
查古籍
(公元 1578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時間編成, 收載藥物 1892 種,附藥圖 1000 余幅,闡發(fā)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地、形態(tài)、采集、炮制 、方劑配伍等,并載附方 10000 余。 本書有韓、日、英、法、德等多種文 字的全譯本或節(jié)譯本。
學術價值:
集我國16世紀之前藥學成就之大成。被國外學者譽為中國之百科全書。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隱居)注。七卷。原書己佚,內容尚散見于《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農本草經》基礎上進行整理, 又增藥 365 種, 分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類。
學術價值:
首創(chuàng)用自然屬性分類方法。確立綜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載藥物 460 種,闡發(fā)藥性較詳盡,并指出用藥要結合年齡老少、體質強弱、疾病新久等,對辨認藥物的真?zhèn)蝺?yōu)劣亦有詳細闡述。
病源風不仁者,由榮氣虛,衛(wèi)氣實,風寒入于肌肉,使血氣行不宣流,其狀搔之皮膚如隔衣正方
以又云∶展左足右足上,除不仁脛寒。(出第一卷中)
深師茵芋酒,療新久風,體不仁屈曳或拘急腫,或枯焦皆主之,施連所增損方甚長。
茵芋(二兩) 狗脊(二兩) 躑躅花(二兩生用) 烏頭(二兩生用) 附子(二兩生用) 天雄(一兩生用)
上六味切。以酒一斗,絹囊盛藥漬之,冬八九日,夏五六日,初服半合,不知增之,以知為度。忌豬肉冷水。(千金翼同)又八風湯,療五緩六急不隨,身體不仁,下重,腹中雷鳴,失小便方。
防風(二兩)芍藥(二兩) 茯苓(二兩) 黃 (三兩) 獨活(四兩) 當歸(三兩) 人參(三兩) 干姜(三兩) 甘草(一兩炙) 大豆(二升) 附子(大者一枚炮)
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清酒二升,合煮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酢物。
又犀角丸,療百病鬼注,惡風入皮膚,淫淫液液,流移無有常處,四肢不仁,牽引腰背,腹脹滿,心痛逆,胸滿不得飲食,吸吸短氣,寒熱羸瘦,夜喜惡夢,與鬼神交通,咳嗽膿血皆療之方。
犀角(二分屑) 獺肝(三分炙) 雄黃(四分研) 桂心(二分) 丹砂(四分研) 貝齒(十分炙研) 巴豆(三十枚熬去心) 蜈蚣(一枚去頭足炙) 真珠(四分研) 射罔(一分)麝香(一分研) 羚羊角(二分屑) 牛黃(二分研) 附子(一分炮) 鬼臼(二分)
上十五味搗下篩,蜜和更搗五千杵,平旦服如胡豆二丸,酒飲并得,日三。忌豬肉冷水生蔥生血物蘆筍。(并出第九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