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臺秘要》 渴后恐成水病方三首

    病源五臟六腑皆有津液。若腑臟因虛實而生熱者。熱氣在內(nèi)。則津液竭少。故渴也。夫渴數(shù)飲。其人必眩。背寒而嘔者。因利虛故也。診其脈。心脈滑甚為善渴。其久病變?;虬l(fā)癰疽?;驗樗?。(出第五卷中)

    近效渴后數(shù)飲。嘔逆虛羸??殖砂b疽水病方。

    茯苓(五分) 栝蔞(六分) 升麻(四分) 麥門冬(六分去心) 桑根白皮(八分)橘皮(三分)

    上六味搗為散。清水服一方寸匕。日再服。忌酢物。

    又方:人參(三分) 豬苓(三分) 通草(五分) 黃連(六分) 麥門冬(八分去心) 栝蔞(八分)

    上六味搗為散。漿水送方寸匕。日再服。以瘥為度。忌豬肉冷水生冷等物。

    又若已覺津液竭。身浮。氣如水病者方。

    漢防己(六分) 豬苓(六分) 栝蔞(八分) 茯苓(四分) 桑根白皮(十二分) 白術(三分) 杏仁(六分去皮尖熬) 郁李仁(六分) 葶藶子(十二分熬紫色)

    上九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崭?jié){水服三十丸。日一服。腫消小便快下為度。忌酢物桃李雀肉等。

    又 藶丸。療消渴。成水病浮腫方。

    甜葶藶(隔紙炒) 栝蔞仁 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黃) 漢防己(各一兩)

    上四味為末蜜丸。搗二三百杵。如梧子大。服三十丸。食前。茯苓煎湯送下。日三四服又瞿麥湯。療消渴。欲成水氣。面目并足脛浮腫。小便不利方。

    瞿麥穗 澤瀉 滑石(各兩半) 防己(三分) 黃芩 大黃(各一分) 桑螵蛸(炒十四枚)

    上七味切。每服三錢匕。水三升。煮一升。去滓??招臏胤?。良久再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及生平經(jīng)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
    ?
  • 作者:
    朱世杰
  • 《外科啟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極)著。十二卷。論述外科各病證治,有圖有方,敘述內(nèi)服外敷,針灸灸烙、熏點、刀割等法,都切實可行。

    作者:
  • 作者:
    祁坤
  • 作者:
  • 作者:祁宏源,清代醫(yī)家。浙江山陰縣人。其祖祁坤為太醫(yī)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學淵源,亦精于外科醫(yī)理,奉敕與吳謙同修《醫(yī)宗金鑒》,其中之《外科心法》多為其家之經(jīng)驗,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為藍本修訂而成。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