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臺(tái)秘要》 黃膽遍身方一十一首

    《廣濟(jì)》療黃膽,遍身面悉黃,小便如濃梔子汁。茵陳丸方。

    茵陳(四兩) 黃芩(三兩) 枳實(shí)(二兩炙) 大黃(三兩)

    上四味,搗篩,蜜丸??崭挂悦罪嫹缥嘧佣瑁斩?,漸加至二十五丸,微利為度。忌熱面、蒜、蕎麥、粘食、陳臭物。(一方有升麻三兩,出第一卷中)

    《肘后》療黃膽者,一身面目悉黃如橘柚,暴得熱,外以冷迫之,熱因留胃中,生黃衣,熱熏上所致方。

    豬脂(一升)

    上一味,成煎者,溫令熱。盡服之,日三。燥屎當(dāng)下,下則稍愈便止。(與前《近效方

    》同,《備急》、崔氏同,出第三卷中)

    《短劇》療黃膽身目皆黃,皮膚曲塵出。三物茵陳蒿湯方。

    茵陳蒿(一把) 梔子(二十四枚) 石膏(一斤) 《千金方》加大黃(三兩)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以猛火燒石膏,令正赤,投湯中沸定取清汁,適寒溫。服一升。自覆令汗出周身遍,以溫粉粉之,則愈。若不汗,更服一升,汗出乃愈也。(《深師》、《古今錄驗(yàn)》、《千金翼》同,出第四卷中)

    《集驗(yàn)》療黃膽身體面目皆黃。大黃散方。

    大黃(四兩) 黃連(四兩) 黃芩(四兩)

    上三味,搗篩為散,先食服方寸匕,日三服。亦可為丸服。(《備急》、文仲、《千金》同,出第二卷中)

    《刪繁》療黃膽者通身并黃。茵陳湯方。

    茵陳(四兩) 柴胡(四兩) 升麻(三兩) 龍膽草(二兩) 黃芩 大黃(各三兩)

    上六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若身體羸,去大黃,加梔子仁五六兩,生地黃切一升。(《古今錄驗(yàn)》、《千金》同,出第十卷中)

    《千金翼》論曰∶凡遇天行熱病,多必內(nèi)瘀著黃,但用瓜丁散納鼻中,令黃汁出乃愈,即于后不復(fù),恐病黃矣,常須用心警候病患四肢身面微似有黃氣,則須用瓜丁散,不得令散漫失候,必大危矣。特忌酒、面,犯者死。

    又凡人無(wú)故,忽然振寒便發(fā)黃,皮膚黃曲塵出,小便赤少,大便時(shí)閉,氣力無(wú)異,食飲不妨,已服諸湯,余熱不除,久黃者。苦參散方。

    苦參(一兩) 黃連(一兩) 葶藶子(熬) 瓜蒂 黃芩 黃柏 大黃(各一兩)

    上七味,搗為散,飲服方寸匕,當(dāng)大吐者,日一服,不吐日二,亦得下。服藥五日,知可消息,不知更服。忌豬肉、冷水。(《古今錄驗(yàn)》、《千金》、《短劇》同,出第十八卷中)

    崔氏療黃膽,身體面目盡黃。茵陳湯。太醫(yī)校尉史脫方。

    茵陳蒿(三兩) 黃連(二兩) 黃芩(三兩) 梔子(十四枚) 大黃(一兩) 甘草(一兩炙)人參(一兩)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同,出第一卷中)

    《延年秘錄》梔子湯 療遍身黃如橘,心肋滿急方。

    梔子仁(四兩) 黃芩(三兩) 柴胡(四兩) 升麻(三兩) 龍膽草(三兩) 大黃(三兩)栝蔞(三兩) 芒硝(二兩)

    上八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八合,去滓,分溫三服,相去四五里進(jìn)一服。(出第十卷中)

    《必效》黃膽身眼皆如金色,但諸黃皆主之方。

    取東引桃根細(xì)切如箸,若釵股以下者一握。取時(shí)勿令見(jiàn)風(fēng),及婦人并雞犬等見(jiàn)之。以水一大升,煎取搦一小升,適寒溫,空腹頓服。服后三五日,其黃離離如薄云散,唯眼最后瘥,百日方平復(fù),身黃散后,可時(shí)時(shí)飲一盞清酒,則眼中易散,不則散遲。忌食面、豬、魚(yú)等肉。此方是徐之才家秘方,其侄珍惠說(shuō),密用。(出第一卷中)

    《近效》療發(fā)黃,身面眼悉黃如金色,小便濃如煮黃柏汁者,眾醫(yī)不能療。良驗(yàn)茵陳湯方。

    茵陳(四兩) 黃芩(二兩) 梔子(三兩) 升麻(三兩) 大黃(三兩) 龍膽草(二兩) 枳實(shí)(二兩炙) 柴胡(四兩)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溫三服。若身絕羸,加生地黃一升,梔子加至七兩,去大黃;如氣力不羸,依前著大黃取驗(yàn)。忌如法。不瘥更作,以瘥為限,不過(guò)三四劑瘥,隔三五日一劑。(《經(jīng)心錄》同,李皓處得此方,神良)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