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萬病回春》 足太陰脾經(jīng)脈歌∶

    作者: 龔?fù)①t

    太陰脾起足大趾,上循內(nèi)側(cè)白肉際,

    核骨之后內(nèi)踝前,上 循 脛膝里,

    股內(nèi)前廉入腹中,屬脾絡(luò)胃與膈通,

    俠喉連舌散舌下,支絡(luò)從胃注心宮。

    此經(jīng)氣盛而血衰,是動其病氣所為。

    食入即吐胃脘痛,更兼身體痛難移。

    腹脹善噫舌本強,得后余氣快然衰。

    所生病者舌亦痛,體重不食亦如之。

    煩心心下仍急痛,泄水溏瘕寒瘧隨。

    不臥強立股膝腫,疽發(fā)身黃大指痿。

    脾臟補瀉溫涼藥∶

    補∶人參、白術(shù)、黃 、炙甘草、山藥、芡實、陳皮、酒芍、升麻(少用)、柴胡(少用)、南棗、枸杞、白茯苓、蜂蜜、砂糖、甘蔗、牛肉。

    瀉∶枳殼、枳實、巴豆、葶藶、青皮、大黃、山楂、神曲、麥芽、防風(fēng)。

    溫∶丁香、木香、干姜、生姜、附子、官桂、砂仁、豆蔻、川芎、益智、茱萸、胡椒、花椒、藿香、良姜、紅豆、糯米、晚米、甜酒。

    涼∶黃連、連翹、大黃、黃芩、寒水石、石膏、山梔、芒硝、西瓜、綠豆、苦茶、玄明粉。

    本臟報使引經(jīng)藥∶升麻、酒浸白芍藥。

    脾病飲食宜忌物∶《甲乙經(jīng)》曰∶脾病者,宜食粳米、牛肉,宜甘,忌酸。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