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黃帝內(nèi)經(jīng)太素》 喉痹嗌干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如韭菜”,見《靈樞》卷五第二十三《熱病篇》,又見《甲乙經(jīng)》卷九第二。自“喉痹不能言”至末,見《靈樞》卷五第二十六《雜病篇》,又見《甲乙經(jīng)》卷十二第八及卷七第一中篇。

    喉痹舌卷,口中干,煩心心痛,臂內(nèi)廉痛,不可及頭,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下,去端如韭葉。

    手之小指、次指之端,手少陽關沖。手心主出屬心包,下腨內(nèi);手少陽從膻中,上□系耳后,故喉痹舌卷口干煩心心痛及臂內(nèi)痛皆取之也。

    平按:“臂內(nèi)廉痛”《甲乙》作“臂表痛”,注云:“《靈樞》及《太素》俱作臂內(nèi)廉痛?!庇帧都滓摇贰叭 毕掠小瓣P沖在”三字;“韭葉”下有“許”字。注“系”上原缺一字,袁刻作“出”,檢《靈樞·經(jīng)脈篇》,手少陽上項系耳后,應作“項”。又注“皆取之”,“皆”字袁刻誤作“者”。

    喉痹不能言,取足陽明;能言,取手陽明。

    手陽明脈循缺盆上頭,足陽明脈循喉嚨入缺盆,故喉痹能言、不能言,取此二脈療主病者也。

    嗌干,口中熱如膠,取足少陰。

    足少陰脈至舌下,故口熱取之。

    平按:《甲乙》“少陰”作“少陽”。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