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陽明病脈浮發(fā)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并治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
豬苓(去皮) 茯苓 澤瀉 滑石(研) 阿膠(各一兩) 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納膠烊化,溫服七合,日三服。
豬苓湯內(nèi)二苓全,澤瀉阿膠滑石研。利水育陰兼瀉熱,(此即五苓散去桂、術(shù),加阿膠育陰
苓散利水雖同,寒溫迥別,惟明者知之。)溺秘心煩嘔渴痊。(心煩為熱,小便不利屬濕,濕熱郁蒸,則嘔而口渴。)汗多胃燥非宜用,恐令亡津大便堅(jiān)。(《傷寒論·陽明篇》云∶“汗多胃燥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yùn)》《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治陽明病脈浮發(fā)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并治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
豬苓(去皮) 茯苓 澤瀉 滑石(研) 阿膠(各一兩) 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納膠烊化,溫服七合,日三服。
豬苓湯內(nèi)二苓全,澤瀉阿膠滑石研。利水育陰兼瀉熱,(此即五苓散去桂、術(shù),加阿膠育陰
苓散利水雖同,寒溫迥別,惟明者知之。)溺秘心煩嘔渴痊。(心煩為熱,小便不利屬濕,濕熱郁蒸,則嘔而口渴。)汗多胃燥非宜用,恐令亡津大便堅(jiān)。(《傷寒論·陽明篇》云∶“汗多胃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