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胎產指南》 瘕

    作者: 張曜孫

    產后 瘕,由惡露不盡,脾氣虛弱,失其健運之職,故積而成形。積之日久,痰火與血日漸長大,飲食減少,人日羸瘦,時發(fā)寒熱,以補虛為主,健脾消積丸主之。

    人參 白術 茯苓 炙甘草 半夏 陳皮 香附 桃仁 五靈脂 浮海石 元胡索 三棱 莪術 郁金

    紅棗煮熟,去皮核,神曲米飲,打糊為丸。

    以上各癥,秘本不能盡載,故從萬密齋先生女科中摘出,以補未備,但不可膠執(zhí)湯頭,惟在救病者臨時細察脈癥,詳審藥性。愚見總宜遵丹溪先生生化湯為主,然后見癥加對病之藥施治,百發(fā)百中,萬無一失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