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醫(yī)貫》(公元 1687 年)明.趙獻可(養(yǎng)葵)著。六卷。發(fā)明《薛立齋醫(yī)案》之說,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論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樁怍《醫(yī)貫貶》予以批評。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論是總論病證,法是治療法則,律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原機啟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維德著。二卷,又附錄一卷。論眼病根源,制方要義,并附方義。附論眼病若干種,也較詳明。
妊婦患虛損潮熱,骨蒸少力,或崩漏,或少食,皆致孕婦氣血不足胎。若月久不能鼓動,或胎不安上攻,或跌撲損胎不動,疑胎死活難辨;或患熱病損胎;或因誤食動胎藥及食莧菜,雖血行胎逼,切不可用落胎之方,妄議去胎救母也。必須補母之氣血,力健則胎自然漸動,即其胎死,助血自落,可保兩全而無虞也。若攻弱母之胎,胎落而母繼殞者多矣。慎之。
妊婦患傷寒,或患疫病,熱久皆墮胎,墮后未免增熱。因熱消陰血,又繼產(chǎn)血脫故也。
治者慎勿妄論傷寒、疫癥未除,誤投梔子豉湯、芩、柏等藥;或往來寒熱,柴胡不可用也;或潮熱,大小便秘,承氣、五苓等方不可投也。宜頻服生化湯,時進兩帖,不拘帖數(shù),服至熱退停藥。如虛脫,形色脫,汗多或渴,二帖后即加生脈散,人參、麥冬以防暈厥危癥。且生化湯有川芎性辛散邪,干姜助血藥能除陰火大熱。其結便秘灼熱,多服生化湯,自然津液之累生,二便通利矣。若熱用寒劑,反愈虛中氣,且血得寒則滯,變癥百出,誤之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