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周夢覺曰∶冬月傷于寒,即病者為傷寒。不即病而伏傷于中,至春隨陽氣發(fā)見者,為溫病。其癥頭痛項強(qiáng),與傷寒無異。唯初起不惡寒,便發(fā)熱,脈數(shù)為異耳。傷寒由表入里,不得不先發(fā)其表。溫病由里達(dá)表,不得不先清其里。所以溫病有誤汗無誤下之語。仲景著傷寒一書,自秋分后至春分前為止;若春分后,則為溫病矣?!秲?nèi)經(jīng)》雖有先夏至日者為溫病之文,仲景雖有太陽病先發(fā)熱者為溫之論。晉唐以來,無人別晰傷寒溫病,概以傷寒書治之,得失參半。治此癥者,茫無主張。延至于金,劉河間出,始作溫論。有明喻嘉言,復(fù)暢其說。溫病乃有圭臬,而仲景之書,亦得以昭著于世。當(dāng)此韶光明媚之天,三陽出于地上,日麗風(fēng)和,花香鳥語,一片春溫之氣,盎盎蓬蓬,故病亦名之曰溫。輕則白虎湯、黃芩芍藥湯、葛根升麻湯,重則三承氣湯,無不應(yīng)驗。間亦有先惡寒而后發(fā)熱者,仍以傷寒治之。又曰∶冬不藏精,春必病溫。蓋冬主閉藏、漏泄春光,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古人婚姻六禮,定在夭桃之時,良有以也。余則謂熱蘊(yùn)之至,必致煎熬腎水。遇體之充足者,但以前湯治之。倘體之虛怯者,不問精之藏與不藏,前湯中重加生熟二地,以培其本。則二說不相岐,而相為用矣。何必如喻嘉言之分疏其說也乎。
涂蔚生曰∶查仲景《傷寒論》中,只有太陽病,發(fā)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之說。并無自秋分后至春分前為止,若春分后則為溫病之說。不知夢覺是否出自別有經(jīng)本,抑是根據(jù)他人臆說。惟其說頗佳,總算瑕不掩瑜。
人參白虎湯
人參(一錢) 石膏(一錢) 知母(一錢) 粳米(一錢) 炙甘草(一錢)
大承氣湯(見前痙病方內(nèi))
小承氣湯
大黃(一錢) 濃樸(七分) 枳實(七分)
調(diào)胃承氣湯
大黃(一錢) 芒硝(一錢) 炙甘草(一錢) 大棗(一枚)
黃芩芍藥湯
黃芩(一錢) 芍藥(一錢) 炙甘草(一錢)
葛根升麻湯
升麻(六分) 葛根(一錢) 芍藥(一錢) 炙甘草(一錢)
(公元 1830 年)清.王清任(勛臣)著。二卷。作者從訪驗尸體后所見,提出對于臟腑解剖的己見。并載自定義方劑、及附方論。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周夢覺曰∶冬月傷于寒,即病者為傷寒。不即病而伏傷于中,至春隨陽氣發(fā)見者,為溫病。其癥頭痛項強(qiáng),與傷寒無異。唯初起不惡寒,便發(fā)熱,脈數(shù)為異耳。傷寒由表入里,不得不先發(fā)其表。溫病由里達(dá)表,不得不先清其里。所以溫病有誤汗無誤下之語。仲景著傷寒一書,自秋分后至春分前為止;若春分后,則為溫病矣?!秲?nèi)經(jīng)》雖有先夏至日者為溫病之文,仲景雖有太陽病先發(fā)熱者為溫之論。晉唐以來,無人別晰傷寒溫病,概以傷寒書治之,得失參半。治此癥者,茫無主張。延至于金,劉河間出,始作溫論。有明喻嘉言,復(fù)暢其說。溫病乃有圭臬,而仲景之書,亦得以昭著于世。當(dāng)此韶光明媚之天,三陽出于地上,日麗風(fēng)和,花香鳥語,一片春溫之氣,盎盎蓬蓬,故病亦名之曰溫。輕則白虎湯、黃芩芍藥湯、葛根升麻湯,重則三承氣湯,無不應(yīng)驗。間亦有先惡寒而后發(fā)熱者,仍以傷寒治之。又曰∶冬不藏精,春必病溫。蓋冬主閉藏、漏泄春光,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古人婚姻六禮,定在夭桃之時,良有以也。余則謂熱蘊(yùn)之至,必致煎熬腎水。遇體之充足者,但以前湯治之。倘體之虛怯者,不問精之藏與不藏,前湯中重加生熟二地,以培其本。則二說不相岐,而相為用矣。何必如喻嘉言之分疏其說也乎。
涂蔚生曰∶查仲景《傷寒論》中,只有太陽病,發(fā)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之說。并無自秋分后至春分前為止,若春分后則為溫病之說。不知夢覺是否出自別有經(jīng)本,抑是根據(jù)他人臆說。惟其說頗佳,總算瑕不掩瑜。
人參白虎湯
人參(一錢) 石膏(一錢) 知母(一錢) 粳米(一錢) 炙甘草(一錢)
大承氣湯(見前痙病方內(nèi))
小承氣湯
大黃(一錢) 濃樸(七分) 枳實(七分)
調(diào)胃承氣湯
大黃(一錢) 芒硝(一錢) 炙甘草(一錢) 大棗(一枚)
黃芩芍藥湯
黃芩(一錢) 芍藥(一錢) 炙甘草(一錢)
葛根升麻湯
升麻(六分) 葛根(一錢) 芍藥(一錢) 炙甘草(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