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四七湯

    治喜、怒、悲、思、憂、恐、驚之氣,結成痰涎,狀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 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氣所為也。或中脘痞滿,氣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氣喘急 飲中結,嘔逆惡心,并宜服之。(出《易簡方》) 半夏(五兩) 茯苓(四兩) 紫蘇葉(二兩) 濃樸(三兩)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七片,棗一個,煎至六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若因思慮過度,陰陽不分,清濁相干,小便白濁,用此藥下青州白丸子,最為切當。婦人 惡阻,尤宜服之。一名濃樸半夏湯,一名大七氣湯?!毒址健酚衅邭鉁冒胂奈鍍?,人參 、官桂、甘草各一兩,生姜煎服,大治七氣,并心腹絞痛。然藥味太甜,恐未必能止疼順氣 。一方治七情所傷,中脘不快,氣不升降,腹脅脹滿,用香附子炒半斤,橘紅六兩,甘草一 兩,煎服,尤妙。好事者謂其耗氣,則不然。蓋有是病,服是藥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