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食物療法》 綠豆

    綠豆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除蛋白質(zhì)、淀粉外,還富含鐵、磷、鈣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C、B及胡蘿卜素、尼克酸等。它性涼味甘,有清熱解毒、止渴消暑、利尿潤膚的功能。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喝上一碗清涼可口的綠豆湯,頓時會感覺汗消熱解,渾身爽快。

    【應(yīng)用實例】

    綠豆芽即豆芽菜,為綠豆的種子水浸后發(fā)出的嫩芽,性味甘涼,能“解酒毒、熱毒,利三焦”(《本草綱目》)。

    綠豆衣為綠豆的種皮,又名綠豆殼、綠豆皮。性味甘寒、無毒,功同綠豆,但涼血清熱解毒之功勝于綠豆,還可明目、利咽消腫。

    1.膽囊炎:綠豆100克洗凈放入1個新鮮豬苦膽中,用細繩扎好口,掛在通風(fēng)陰涼處風(fēng)干。每次服綠豆15~20粒。每日服2~3次。

    2.中暑:綠豆120克煮爛,搗成泥狀,加入30克紅糖調(diào)勻吃下?;蝻嬀G豆湯。

    3.食物中毒:綠豆30克,甘草15克,食鹽(炒焦)12克,水煎,稍溫徐徐飲服。重患者可灌服。

    4.腮腺炎:用生綠豆60克,置小鍋內(nèi)煮至將熟時,加入白菜心2~3個,再煮約20分鐘,取汁頓服,每日1~2次。

    5.小兒赤白?。壕G豆3粒,白胡椒3粒,大棗1枚去核,共搗敷臍上,膠布貼封,次日再換?;蚓G豆皮、白糖各15克,加水共煎服。

    6.小兒水痘:綠豆100克,加水500毫升,煮湯代茶飲,服時酌加白糖。

    7.便血:綠豆芽、紅糖、椿根白皮各120克,加水800毫升,煎成150~200毫升,早晚分服,每日1劑。

    8.乳腺炎:綠豆淀粉與血余炭面(人發(fā)燒灰)各30克,用水調(diào)成糊狀,敷于患部。

    9.痤瘡:綠豆粉溫水煮成糊狀,每晚臨睡前洗凈患部,涂抹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