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食物療法》 粳米

    粳米即日常人們食用的大米,亦稱粳稻米。它的營養(yǎng)成分主要有蛋白質、脂肪、淀粉、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粳米性味甘平,具有健脾養(yǎng)胃、止渴除煩、固腸止瀉等功效。故藥膳中多用粳米,且常作粥食。用粳米煮粥時浮在面上的濃稠液體叫做米油或粥油,其營養(yǎng)豐富,可滋陰強身,有醫(yī)家稱之“可代參湯”。因此粥被譽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

    【應用實例】

    1.腹瀉:陳倉米磨粉炒焦,每服3~6克,日服3次。

    2.嬰兒吐奶:炒焦粳米,水煎服汁。

    3.腸風下血:陳倉米30克,柿蒂7個,加水同煮熟,去柿蒂服食。

    4.粳稻根180~240克,洗凈,1次煎服;粳稻草60克燒灰,放杯中,開水沖泡,靜置2小時,取上清液,同白米粥服。

    5.便秘:早稻稈1把,燒灰水沖,服上層澄清液120克。

    6.黃疸:早稻草60克,薏苡仁根30克,水煎服,數次。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