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擇要綱目》 馬牙硝

    作者: 蔣介繁

    【氣味】

    甘大寒無毒.又曰咸微甘.即英硝也.

    【主治】

    除五臟積熱伏氣.末篩點眼赤.去赤腫障翳澀淚痛.亦入點眼藥中用.功同芒硝.內(nèi)經(jīng)曰.咸味下泄為陰.又云咸以 之.熱淫于內(nèi).治以咸寒.氣堅者以咸 之.熱盛者以寒消之.故張仲景大陷胸湯.大承氣湯.調(diào)胃承氣湯.皆用芒硝以 堅去實.熱結(jié)不至堅者不可用也.本草云樸硝味辛.是辛以潤堅燥也.今人不用辛字.只用咸字.咸能 堅也.其義皆是.本草言芒硝利小便而墮胎.然傷寒妊娠可下者.用此兼大黃引之.直入大腹.潤燥堅瀉熱.而母子俱安.經(jīng)云有故無殞亦無殞也.此之謂歟.以在下言之.則便溺俱陰.以前后言之.則前氣后血.以腎言之.總主大小便難.溺澀秘結(jié).俱為水少火盛.經(jīng)云熱淫于內(nèi).治以咸寒.佐之以苦.故用芒硝大黃相須為使也.芒硝氣薄味濃.沉而降陰也.其用有三.去實熱一也.滌腸中宿垢二也.破堅積熱塊三也.孕婦惟三四月及七八月不可用.余皆無妨.樸硝澄下.硝之粗者也.其質(zhì)重濁.芒硝牙硝結(jié)于上.硝之精者也.其質(zhì)清明.甜硝風(fēng)化硝.則又芒硝牙硝之去氣味而甘緩輕爽者也.故樸硝只可施于鹵莽之人及敷涂之藥.若湯散服餌.必須芒硝牙硝為佳.張仲景傷寒論.只用芒硝.不用樸硝.正此義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