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魚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拼音: yān zhī yú

    解釋:胭脂魚(學(xué)名:Myxocyprinus asiaticus),又名黃排、血排、粉排、火燒鳊、木葉盤、紅魚、紫鳊、燕雀魚、火排、中國帆鰭吸魚等,屬于鯉形目吸口鯉科(或稱亞口魚科),生長于長江水系。1。其體型奇特,色彩鮮明,尤其幼魚體形別致,色彩絢麗,游動文靜,被人們榮稱為“一帆風(fēng)順”,在東南亞享有“亞洲美人魚”的美稱。

    胭脂魚體側(cè)扁,背部在背鰭起點處特別隆起。吻鈍圓??谛?,下位,呈馬蹄形。唇厚,富肉質(zhì),上唇與吻皮形成一深溝;下唇向外翻出形成一肉褶,上下唇具有許多細小的乳突。無須。下咽骨呈鐮刀狀,下咽齒單行,數(shù)目很多,排列呈梳妝,末端呈鉤狀。背鰭無硬刺,基部很長,延伸至臀鰭基部后上方。臀鰭短,尾柄細長,尾鰭叉形。鱗大,側(cè)線完全。在不同生長階段,體形變化較大。仔魚期當(dāng)體長為1.6-2.2厘米時,體形特別細長,體長為體高的4.7倍;稍長大,在幼魚期體高增大,體長12-28厘米時,體長為體高的2.5倍;成魚期體長為58.4-98.0厘米時,體長約為體高的3.4倍,此時期體高增長反而減慢。其體色也隨個體大小而變化。仔魚階段體長2.7-8.2厘米,呈深褐色,體側(cè)各有3條黑色橫條紋,背鰭、臀鰭上葉灰白色,下葉下緣灰黑色。成熟個體體側(cè)為淡紅、黃褐或暗褐色,從吻端至尾基有一條胭脂紅色的寬縱帶,背鰭、尾鰭均呈淡紅色。